|
中国人享用国庆长假时,日本松下公司(简称“松下”)正展开其关键性的变革。使用了90年的“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从今年10月1日起更名为“Panasonic株式会社”,松下将其全球所有产品统归“Panasonic”旗下。
这是这家公司要在10年的时间里做到行业第一计划的一部分。松下近期还不断放出一些激励人心的消息:提高产量、投资新工厂,增加销售店面。面对不确定的未来,很多公司都选择收缩战线,松下却对全球化表现出少有的高调。
廉颇未老
关于改名,松下酝酿了有一段时间了。松下社长大坪文雄表示,在公司创立90周年的今年变更公司名称,是为了整合品牌资源、提高品牌影响力,争取10年后使Panasonic成为电器行业的第一名。
松下计划在本财年(2008年4月-2009年3月)卖出1100万台平板电视,比上财年增加了一半。为此,它将大举扩充在欧洲、美国和中国的销售网点。明年3月底本财年结束前,中国市场的店铺将增加80%,达到2160家。
在2008财年(2008年4月-2009年3月)松下计划生产等离子电视600万台,液晶电视500万台。近日,松下表示,从现在的进度来看基本完成了这一目标。
松下的社长大坪文雄之前表示,无论销售计划能否完成,松下都不会推迟新工厂的建设,此项计划耗资27亿美元,于2009年5月正式开工。
近年来,松下的海外市场做得并不很好。财报显示,松下比他的竞争对手要依赖本国市场,大约一半的收入都是来自本国市场,三星与索尼基本维持在1/4-1/5。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是有风险的。不止一份报告显示,日本当地市场正面临增长缓慢的难题,提升空间有限。
松下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2008财年开始,在全球化攻势上表现的判若两人。
这为松下带来了很好的业绩。季报(2008年4-6月)显示,松下实现净利润730亿日元,同比幅度达85.7%。其中,海外市场经营利润高达1095亿日元,数量和增幅都刷新历史记录。与此对应的是,索尼公司的净利润同比下降50%减至349亿日元,东芝则收获赤字,亏损116亿日元。松下的表现,在日本家电生产领域的抑郁中显得格外耀眼,并让松下又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日本电器制造的领跑位置。
从松下各个业务部门的经营业绩来看,电视产品营收同比增长26%,名列各部门第一。关闭模拟广播电视信号在很多国家势在必行,数码电视产品的销售前景看起来一片大好。一位松下内部的员工曾透露,在这场危机的风暴中心美国,松下平板电视大卖的原因是,明年二月开始美国将逐步关闭模拟电视信号,许多家庭不得不更新换代。
大坪文雄的第一场考试
松下今年已90高龄。它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是一个传奇,被誉为“经营之神”,他的光芒让继任者都面临一个难题,如何“破和立”。这个课题在今日这样的经济环境下变得更难抉择。
刚刚上任两年的大坪文雄选择了一条激进的道路。将 “松下”改为“Panasonic”被很多评论家认为是迈入新时代的宣告,他的前任中村邦夫已经在改革用人机制、提高销售能力上做了很多工作。大坪文雄的主张是,建立新的工厂提高产能,同时提高销售能力,扩张市场。
在大坪文雄的战略中,中国是松下最好的市场。如何生产和制造最先进、最适合中国人的产品并以最快的速度进入中国市场是他正在考虑的问题。这个市场拥有庞大数量的人口。截止上一财年,松下在中国市场的店铺有1200家,同时期欧洲、美国的店铺是7250家和4300家左右。在中国市场上,松下产品销售方面同生产制造相比,松下的看法是“有一些不太充分”。
不过在中国竞争者的眼里,这位外来大哥的发力并不具有很大威胁。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600060.SH,简称“海信电器”)营销公司副总经理王云利对本报表示,海信并没有关注到松下要在海外扩张销售体制的信息,这件事情对海信影响不大,对各个品牌的影响也都有限。
在一些中国国内业内人士看来,松下的发力姗姗来迟。目前,全球家电主要发展趋势是液晶电视,中国液晶电视市场份额为80%-90%,作为推崇等离子电视的松下,已经失去了市场先机。
大幅度提高产能,扩展销售体制,松下的负荷也在增大。业内人士分析,松下在中国扩大销售点无非有两条路:一是通过家电产品渠道,二是自建销售店。目前国美已有连锁店大约1300家,苏宁800家,五星200家,如果选择前者,松下能很快达到目标,但要经受渠道商的盘剥,而且有效店数量有限;选择后者缺少空间,成本会大大提高,风险较大。
新商铺的扩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松下中国区表示,主要由上海区的销售公司承担。
一些观点认为,现在采取激进举措也有其风险,因为它们会给短期利润带来额外的压力。但反对者的理由是,在低迷的市场中,最有可能抢到市场份额,这些新的机会在未来的许多年里,将成为过冬的能量。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无论大坪文雄的决策成功与否,他的名字都将被管理书籍的作者多次提及。他的领导将关系到危机过后松下的地位问题,甚至是这个传奇企业的生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