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网(ChinaByte) 10月06日专栏(刘华)据国外媒体报道,10月3日CNN旗下iReport网站一位“公民记者”发布的一条关于“苹果CEO乔布斯心脏病突发被紧急送往医院”的假新闻,导致苹果股价在早盘大跌9%。之后,关于公民记者的价值问题在业界引起了大讨论。
笔者认为,我们不应仅仅将责任归咎于这位“公民记者”,而应当透过该假新闻在网上的传播过程,来找出推动这条假新闻爆发强大影响力的一系列因素。
首先,如果没有iReport。由于iReport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匿名的任何人都可以注册的新闻发布机制,所以使得未经任何过滤和审核的用户,即便是新注册的用户,完全可以在匿名的状态下去发布任何想发布的内容,不管这是新近发生的事实还是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其次,如果iReport不属于CNN。iReport是CNN旗下的公民新闻网站,所以,iReport天生具有CNN的优越性并继承了CNN的媒体品牌所给予其的权威性、信任感和影响力。一条经由CNN旗下站点发布的新闻,和一条经由个人站点传播的信息,其天生具有不平等的差异。正如知名博客KESO所言:“CNN的名头,决定了iReport具有比个人博客大得多的影响力,这也是造成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苹果股票的重要原因。如果同一消息发布在一个不知名的个人博客上,多数人就会怀疑其可信性”。
再次,如果不是苹果,不是乔布斯。如keso所言,“投资者确实非常关心乔布斯的健康状况,这也是有关乔布斯的假新闻能够被广泛关注的一个心理原因”。
基于此,透过该假新闻引发的苹果股价暂时暴跌事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不是如何追究该“公民记者”的责任,而是深思熟虑以下问题:
首先,该不该有iReport?iReport这类站点的存在到底有无必要,将与其选择的运营模式直接相关。一个自由注册、完全匿名、对成员无任何等级或信用级区分标示,不对内容从整体上进行把关和监控的站点,我们可以直接将其理解为口水站或灌水论坛。
iReport当前所采取的内容发布机制,大大低估了匿名的网络中恶作剧上演和不实资讯传播的可能性和高频次。正如著名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作者埃里克·舍恩菲尔德所言“iReport及其他允许匿名报道新闻的站点需要一个更好的‘事实过滤’机制,从这点来说,建立一个更好的声誉评估体系可能会有所帮助。我们应该鼓励‘公民记者’使用实名”。
其次,专业的网络媒体是否应该、以及如何去管理草根媒体的问题。CNN作为专业的规模化的媒介组织,投资或亲自经营公民新闻站点,也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尽管CNN是以子品牌iReport进入这个领域,但依然要为此担负媒体责任。要承担这样的责任,专业化的媒介组织往往离不开对专业化媒介工作人员的管理。可是,CNN该如何去管理那些隐去了身份的非专业化的人员——公民记者呢?
再次,苹果等广受关注的知名品牌企业,应该如何在web2.0时代的新闻与信息传播环境中更好地生存,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虽说苹果发言人能在事后紧急发表声明否认传闻,进而使得苹果股价止跌回升。但从此次事件中,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的是,苹果方面对于web2.0时代企业网络舆情的监控与应对工作还没有达到一个更周全、更缜密、更高效、更及时的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