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D-Park门口,两列“米粉”队伍排了足有200米。门内,容纳8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
这是一场号称“中国苹果”手机的发布会。其组织者雷军拿出的“杀手锏”是小米手机。
雷说,小米手机硬件配置超过目前市场最新款手机,包括iPhone4,而价格却便宜得多,只有1999元。
除了创始人雷军个人在互联网业内影响力,人们更关注的是小米手机诞生背后的潮流趋势:半个月前,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刚推出“云手机”,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在积极推进有关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发展计划。
跨界
潮流来袭。对国内互联网公司来说,跨界开卖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in”的商业运作。
作为进军手机业的首款产品,雷军为小米手机搭配了一个“高配低价”的组合方案:Android2.3.5操作系统、高通双核1.5GCPU、1G内存、4GROM和夏普4英寸屏。根据小米的官方说法,这是全球首款双核1.5G智能手机,比主流智能手机(单核1G)速度快200%,比顶端智能手机(双核1.2G)快25%,但是价格仅需1999,比市面智能手机平均价格低近千元。
在推广方式上,雷军也试图颠覆手机行业的传统做法,采用“全互联网模式”推广。简要地说就是,第一,不在广告上花一分钱,专注做好产品,依赖口碑相传,就像互联网产品;第二,渠道完全依赖互联网渠道;第三,小米手机的销售完全依托小米网站,线下配送。服务则依托凡客现有的仓储、配送体系。凡客是雷军投资的电子商务网站。
更早推出“云手机”的阿里巴巴则采用了不同模式。阿里巴巴将这款手机的操作系统命名为“云智能OS”,该系统完全自主研发,采用CloudApp方式,用户无需在手机端下载应用,只要在网络环境下,通过登陆统一的云账号就可以运行OS平台上的各种应用,如阿里浏览器、阿里搜索、手机旺旺等。
作为互联网产业另一支重要力量,腾讯推出的手机则采用与手机厂商和电信运营商深度合作的方式。此前,腾讯已经和华为合作推出了包含19款QQ应用的手机。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腾讯和中国电信深度定制的手机QPhone操作系统也在加快面世的速度。
互联网行业分析师孙永杰认为,从客户体验角度看,“软件+硬件+互联网应用与服务”三者越来越融为一体,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微软与诺基亚走得愈来愈近便是这个趋势的体现。在这种趋势下,中国互联网企业也要加紧布局,进军智能手机产业是迎合这种趋势的一种试探。
“铁人三项”
互联网企业应对移动互联趋势的最稳妥做法,是将其内容和应用从PC向手机进行移植,从而获取更多用户获得利润。但是,反观已经推出手机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的做法,无论自主研发销售,还是与合作伙伴结盟,互联网企业在跨界入场之时,均将目光锁定在了推出自主研发的手机操作系统之上。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评论说,对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说,介入智能手机市场,能将自己的产品扩展到移动领域,直接地扩大用户群。此外,相对于传统的“微软加英特尔”技术帝国,智能手机领域则是全新的,开放的谷歌Android系统给了互联网公司极大的创新机会。
不过,这肯定不是这些公司下血本进行研发投入的全部真相。瑞士信贷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巨头们纷纷研发自有品牌手机和操作系统,其主要目标并不是通过手机销售来获得大量收入,而是希望通过应用商店和其他增值服务获利。
在互联网业,一个共同的逻辑是:互联网公司强项是手机应用研发能力,但移动互联网以平台为导向,仅仅是推出手机应用很容易沦为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打工仔”,推出自有操作系统手机能赢得更多的话语权。
小米手机的推出印证了这一说法。雷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米手机的商业模式异于传统手机公司。他的目标是:硬件维持不亏线,通过互联网应用与服务盈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