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入世10年系列论坛暨2011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纪念活动上,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史炜教授作了主题演讲,并就中国入世10年电信行业的得与失、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等热点问题与现场嘉宾和听众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探讨。作为主讲嘉宾,史炜自称不是电信圈里的人,但是从“局外人”的角度看问题,反而会更加客观、更加深入。“入世10年之后,我们需要反思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再发展的时候,如何从产业的角度,从整体经济产业的角度来判断信息通信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就通信谈通信,否则的话无路可走。”
入世10年中国电信业
获得超高速发展
“我记得非常清楚,在中国和美国进行WTO谈判的时候,谈到最难的时候,谈不下去了,就是关于电信业究竟该开放多少。当时从国内的专家、国内的运营商,包括政府测算的结果是,中国的电信业开放到23%就到顶点了。也就是说,外资持股比例如果超过23%,我们的电信安全就没有了。”在回忆入世前有关电信服务业该不该开放等问题时,史炜特意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然而,最后由中央最高决策层拍板,中国在入世协定中承诺的开放比例是49%。“听到这个消息,当时在场的所有领导,包括从事电信的管理层干部都惊呆了。”史炜说。
事实上,当时众多行业专家和政府领导最担心的由于开放所造成市场混乱并没有出现。“电信到现在为止,我们原来所认为的所有危险,包括信息安全,其实都没有出现。反过来,这10年当中我国电信业获得了超高速的发展。”不仅如此,史炜认为,中国通信市场的巨大量体规模,甚至还成为改变世界的力量。
不过,这并不代表中国的电信服务业已经非常发达了。史炜指出,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和发达国家对于WTO中开放贸易的定义理解存在不同。“2000年美国已经进入服务贸易为主体时,中国还是服务化的初中期阶段,所以谈判的经济筹码不一样,而我们自己没有深刻地理解WTO和关贸总协定的差别。关贸总协定的基本约束是关税和配额,而WTO的基本约束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服务贸易,这一点我们至今还没有深刻的理解。”也正是因此,史炜认为入世10年,最大的收获就是中国人开始了解“服务”的概念,这也为中国电信业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信息服务业
占GDP比重逐年提高
“WTO对中国带来的第一个大变化,让中国人认识到今天我们要想从经济大国变为经济强国的话,我们必须在服务当中去寻求新的收入。”在史炜看来,如果未来10年中国电信行业还定位于“信息制造业”将会很可怕。“有几点变化我觉得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未来我们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究竟是怎样的,很多人都在说电信业已经衰减了,在GDP中电信业占的比例越来越低,其实错了。信息制造业的占比肯定是越来越低,但信息服务业占我们的GDP的比重是逐年提高的。”
在史炜看来,经过10年的改革,在总结电信业发展经验时要将问题引向深入,要更贴近现在的市场背景,要更多的考虑产业环境和产业融合的关系。史炜直言,未来的10年,中国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就是两条路:要么做纯粹的电信制造企业,要么渗透到服务业中去。
电信业应对民间资本更加开放
史炜在演讲中指出,在中国市场现有的体制环境下,电信运营企业转型信息服务业或者借助信息服务向其他产业渗透,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其实三大运营商都有努力向其他的产业渗透,但是很难渗透进去。”史炜指出,加入WTO10年来中国电信业要想持续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就是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问题。
“中国加入WTO,要将电信制造变为电信服务,如果没有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松动,永远搞不好。去年工信部提出新36条,鼓励非公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其中包括进入电信行业。但我跟我所认识的民营企业家了解情况,发现谁也不愿意进去。”史炜认为,这里面有一个很简单的理由,那就是开放的程度不够。“按照工信部的标准,现在电信行业能够对非公经济开放的只有两个,一个是建基站,一个是参股。建基站很难赚到钱,参股就算有董事席位也没有话语权,民营资本当然不干。”
在他看来,下一个10年,中国电信业务面临的挑战有两个:一个是向服务业深度转型,另一个则是对资本市场开放。要做到后者就必须改革国有资本的管理。
农村信息化不能光靠运营商
史炜强调,农村信息化不能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要认为农村到处都是光纤、无线信号,就是达到了信息化,“做农村信息化,应该更实效一些。”农民关心农产品价格的问题,但以目前农村经济的水平,还不可能让每一个农民在自己家或者每天到村委会打开电脑了解农产品价格。他建议,农村信息数据平台可以达到村官,再由村官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大喇叭进行传播,“能够节约一半的投入,农民也能真正得到实惠”。
史炜表示,农村信息化的普及全靠运营商是不够的。农村信息化一定是由国家作为投资主体,进行前期的投入,建立商业模式,来调动各方资本,“如果没有国家前期的投入,基本上在现在的市场下是做不下去的。”他认为,有实力的民营资本可以进入数据运营领域,这样才能带来长远的收益。
史炜的主题演讲迅速点燃了全场的热情,随后,史炜再度登台,与广东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黄学敏、中国电信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国新一起,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提问短信不断传送到主持人的手机上,整个论坛活动也随即进入了另一个高潮,有关电信行业发展方向的细节性问题以及农村信息化推进的现实性困难等话题被纷纷抛了出来。
史炜提出了电信改革需要进一步向服务业转型的话题引起了到场观众的很大关注。有一位参与提问的观众就问到,要完成电信制造到电信服务的转型,传统电信业需要做出怎样的改变?对此,史炜称,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运营方式。“目前国内电信业的运营方式,如果要跟其他产业嫁接的话,缺乏一个良好的产业环境,尤其是在电信行业和其他垄断产业如石油、电力、民航、金融等行业进行深度合作的话,光靠运营商的努力是不够的,这一方面需要高层力量协调,另一方面则需要尽快开放虚拟运营。”
另一位观众则十分关注目前电信行业在传统运营模式下碰到的“天花板”问题。对于这个问题,黄学敏解释说,不是说电信行业不会发展了,而可能是不会像以前那么高速的发展,而要突破这个瓶颈,则需要运营商不断向电信服务发展。张国新则表示,电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遇到瓶颈,曾经的固话、寻呼业务都曾碰到过,每一步都需要运营商结合社会需求去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