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分析预测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11-06-01 信息来源:新浪传媒
在很多部门的产业政策,还有企业的转型过程里面,都会提到平台这个词。事实上究竟什么是平台?信息平台的架构是怎样的?以及大家最关心的,三网融合之后为什么平台会这么重要?这就是我今天的演讲要回答的问题。三网融合在我们国家已经酝酿了十几年,其中有很多曲折和停滞时期。电信的专家说三网融合要夭折,广电的专家说三网融合在高速的推进。这样两种各自矛盾的言论背后反应的是什么?我们冷静思考就会知道,其实这个只是两大垄断的国有产业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向中央政府进行政策游说的一些战略。站在学术的角度,我们要用冷静的态度去看。

  两个完全相反的言论,实际上是传媒产业跟电信产业在三网融的背景下形成正面冲突的最直观的表现。在传统的产业封闭的条件下,传媒产业和电信产业,从内容生产、服务开发、以及中间的传输网络的购建,再到终端设备的制造,都是一个封闭的产业链条,它的行政也是独立的,这两大也是很典型的国有垄断企业。在目前很多的情况下,我们会看到一种情况,就是广电和电信是融而不合。大家都可以进入各自的领域之后,广电的诉求是做双向业务,获得独立的互联网出口。电信的诉求是想做综合的信息服务商,获得内容运营的牌照。从这两个诉求可以看到,它们两者其实都已经进入到对方的核心业务领域,也就是核心的利润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两大产业,两大垄断国有产业不可避免走向一种全面的复制性竞争。复制性竞争有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在数字网络的基础网络、物理网络领域,无论是固网还是移动网,两大系统都在加紧扩展、改造,进行投资。在核心业务层面,对广电来说就是它的视频内容,媒体广告,通信产业对它来说就是话音和互联网介入。他们是牢牢把持自己的核心资源,还希望进入到对方的领域。第三个层面是奔向电子商务,咨询服务、医疗、教育等新兴业务领域,两者都是通过对外合作或者是投资的形式齐头并进。具体表现在媒体形态上面,就是有线数字电视和IPTV形成正面的竞争。CMV就是广电推出的移动多媒体广播和3G手机电视的正面竞争。在整体的网络架构上面,广电为了应对电信下一代通讯网MGA,提出了一个MGB的架构。这个架构是跟科技部合作在2008年提出的。这是两大系统产生复制性的竞争状况。

  这种竞争状况,导致了三网融合的僵局。这个僵局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有人归因于行政干预和部门格局。我们认为这恰恰是传统垄断企业在以前封闭的竞争思维指导下形成的一个必然结局。三网融合涌现了很多的市场机会,我们的企业一下子觉得什么都可以做,产业的边界没有了,政策不断的放宽。报纸可以做视频,通讯也想做视频内容。什么都可以做,它就什么都想做。于是现在国内传媒界、通信界就提出全媒体、全业务的概念。我不是否认这些概念,可能它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模式,一个地市级的报社也做全媒体,它有这样的资源吗?它有这样的运营能力吗?如果只是按照一个模式去做所谓的全媒体和全业务,不顾企业自身的资源和它在市场上的定位,很可能就会导致全面的复制性竞争,此外还会走向一个大而全,小而全的很尴尬境地,也就是进难攻,退难守的局面。

  我们深层次去分析,这样一种全媒体,全战略的提出,事实上它是受到传统封闭竞争思维的指导。在传统的技术限制的条件下,媒体是一种线行的发展模式,用有限的生产去满足有限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报业、电信、广电都可以在一个封闭的产业链条里面构建它的盈利模式和运营模式。当我们进入一个数字网络的环境里,资源已经极大的丰富,这个时候我们提出全战略模式,其实它就是用一种传统的线行经济思维去生产,还是在我企业内部去完成,还是我自己来组织,我现在什么都能做了,于是我会细分出很多业务、很多市场去覆盖。也就是说它是用一种网的方式,希望用一种有限的内部生产去满足无限的市场需求,用一个全网使生产无所不包,传输无所不达。这就是我们很多企业目前提出的全战略,可能它根本的指导思想是在这里。

  我们探讨三网融合,很多人说三网融合没有解,其实我们陷入一个误区,误区在哪里?我们探讨三网融合,往往是聚焦在两网融合,聚焦在广电网和电信网两大产业之间的竞争和博弈。事实上两网融合,我想必然会陷入僵局,两网融合根本就没有解,就算是通过国家的意志,通过行政的方式强制力把这两大产业进行合并,我想也没有办法实现真正的产业融合,更谈不上可以培育所谓的国际竞争力。三网融合破局的关键在哪里?我们不从政策,也不从体制方面去讲,我们从一种更软性的,支撑这种融合背后的思想、思维方式、经济哲学的方面去探讨。这种软性的融合力量在哪里?我们认为可以把目光转向三网当中的第三级,也就是互联网。与传媒产业、电信产业都不一样的是什么?互联网IT产业从它诞生之初,它就是一个由资本市场和技术所驱动的民营商业。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网,是一个寄生网,也是一个开放网,它无所不在,也无所不包,而且它的形态、应用不断的在发生变化。这样的一种不断变化的开放的网络,它就不断的消解传媒业和电信业封闭的产业链条,而且冲击这两大传统产业的利润空间。

  腾讯——一个未婚男青年所建立的企业帝国,2008年的市值已经超过中国联通,成为中国的第三大网络运营,既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之后的第三大网络运营商。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为什么在短短的十几年时间内,互联网在一个没有产业背景、没有政策力量去支持的环境下能够成长那么快,而且成为了传统媒体学习的对象。互联网不仅催生了强大的竞争对手,改变了产业的竞争格局和竞争的法则,更重要的是互联网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运营规律和发展模式。这就是我们的研究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我们看一下平台。事实上平台的价值,它恰恰是三网融合催生的产业环境变迁的条件下,它才具有这么重要的价值。在信息产业的链条里面生产、传输、需求三个环节,以前是相对有限、固定的。这种技术的推动和三网融合的政策使这三个环节呈现一个无限化、碎片化的状态。经济学告诉大家,利润产生在哪里?利润产生于稀缺性。当这三个环节都不再稀缺,内容极大丰富了,产业化了,传统的传媒业和电信业所固守的领域从一个利润区变成无力区。你再抓住这些环节的核心资源来构建你的竞争壁垒,来完成垄断利润的获取,已经不再能够保证你在未来的融合产业里面还能继续称王。

  基于这样一些思路提出的内容为王、网络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等观点,都不一定能够支撑企业在未来的发展。因为这些领域,它都会从一个利润区变成一个无利区。企业如果面临这样的状况,它的利润区到底在哪里呢?事实上产业的利润并没有消失,它只不过是转移到更高的层面,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运作。也就是我们要讲到的一个平台模式。这里说到的一个信息平台,是指在信息相关的一些产业领域里面,用平台的模式来运作、发展的组织,跟经济学的概念或者是其他技术工程的概念是不一样的。

  我先从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例子讲起,就是手机产业的警示。十几年前,甚至是五年前,诺基亚是当之无愧是手机老大,它所反应的是一种传统的产业链相对封闭的生产模式,它跟我们现在的传媒业、电信业是类似的。以前的手机是怎样的?一个手机增加一个功能,我就会做一个新的型号来推出,价格就很高,我想有更多的功能,我就买一个新的手机。诺基亚所反应的就是这样一种生产发展模式。第二个是山寨机,山寨机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机制现象,像诺基亚这种大牌的手机,一个月能够出的手机款式最多是几十款。而对于山寨机来说,一个月光深圳就可以生产上千款,功能各异,外形美轮美奂,最重要的是它的价格非常的便宜。山寨机的现象就是一种生产和需求无限化状态下,产生的一种畸形产业业态。从需求来说,深圳有很大的卖场,海外还有大量的需求。山寨机的技术门槛低,各种游资可以进入这个领域,最重要的是这种生产资源可以快速的进行组合。深圳珠三角地区有很强大的中小企业集群,一边是无限的生产能力,一边是无限的需求,但是在中国恰恰是有一个高度管制的手机检验和许可进入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制约下面,就使无限的生产和无限的需求之间没有办法进行一个合法化的匹配,于是他们只能通过非法的方式来运营,这就是山寨机的模式。

  这种状况跟我们现在传媒业所面临的状况是非常类似,一方面生产能力非常强,一方面需求很强大。但是两者通过什么方式,在什么地方实现这种匹配,目前还没有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的方法。这时候苹果出现了,它原先只是一个个人电脑生产商,在手机产业这样一个红海的竞争当中,它恰恰是另辟新径,找到一个很成功的模式。苹果手机生产的时候,本身没有很多的功能,但是它强大在设置了专门的操作系统,使我们手机的应用跟我们的硬件分离了。这个模式一点都不新,80、90年代的时候,微软早就通过这个方式统治了IT界。苹果只不过是把这种手段再重演了一遍,但是苹果最先在手机产业用了这个模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个非常完善的后台服务系统,还有它的苹果应用商城,建立一个跟它共赢共生的商业生态系统。所以我们说苹果的强大不在于它这部手机本身,而在于它通过这个手机,这样一个平台的架构,使无穷无尽的社会力量向它这里汇聚。它没有生产队伍,也没有这种应用程序的开发团队,这些都是来自于社会外部的开放力量。它通过这种方式,就在诺基亚这种主流的手机厂商竞争的红海当中,在山寨机铺天盖地的侵袭当中,它找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路径。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模式的胜利。像苹果手机这样,我有一个用户体验很好的终端,我有开放接口的操作系统,生产和需求都向我这里进行汇聚,于是它就解决了无限的生产满足无限需求这个根本问题。我们具体解剖一下,苹果手机都讲它在做平台。苹果的平台到底是什么呢?有些人说苹果的平台就是它那部手机。其实不是的,苹果手机的终端,它设计的再好,也只能让它成为一个优秀的产品,不足以让它成为一个伟大的产品。平台最核心的是它所制定的技术协作的规则以及商业协作的机制。

  这是我们所解剖出来的信息平台结构(图1),最外围的是海量端点,满足一个规模的要素。中间的通用介质是一个互联互通的网络要素。交互空间满足的是交互效率的要素,而平台最核心的是规则和机制的创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平台核心竞争力在于规则和机制的创新。因为在传媒业和通信业,平台的运作概念还并不是非常普遍,所以这里用了互联网IT产业,这个产业从它的诞生之初,它就是以平台的方式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新平台如何挑战既有的平台,甚至是替代它。它实现一个根本的因素就在于对机制和规则进行创新。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