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超市买的每一样东西都具有“身份证”,它们的每个制作环节都能让顾客一目了然……这一切在“物联网”时代不是梦。
近日,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智能CAD领域开拓者潘云鹤院士回到故乡杭州,和科学爱好者们细语聊天,分享物联网时代的“智慧生活”:
“物联网”实际上还没有统一定义
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由MIT1999年提出。2005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了《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开始聚焦这个词。
它是指:把任何物品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如RFID)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可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基于这个概念,物联网被分析为感知、传输、处理三个基本部分来理解。
计算机科学家、通讯科学家、控制科学家、智能尘埃科学家,都从各自的角度提出过有关物联网的概念,且相互之间很不同,好比“盲人摸象”,只及一处,看不到全貌。可以说,物联网是一个由几种领域平行研究而正在逐步成型的概念。
目前公认的是:对于物联网,实际上还没有统一明确的定义。
云计算,受限于海量数据
盲人摸象中,还有第五个瞎子,他是谁?是一朵飘来的云。
云计算,现在和物联网一样非常热。
云计算是拥有的大规模的软硬件设施(称为“云”)的公司通过互联网向用户提供分时或分空间服务的一种技术。云计算是一种新技术,更是一种新商机。
它有3大优点:每个单位中心服务器都是按峰值需求配置的,其平均利用率仅为5%-20%,而云用户不需购买昂贵的大型计算机或服务器群,而代之以租用;云用户也不须购买所用软件,而代之以租用,这非常符合互联网上的“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SaaS的用户和供应商可以双赢;由于计算机硬软件在不断升级,而且病毒猖狂,使用与维护均需要大量的人力与空间,而云用户省去这些麻烦,只需要提供信用卡。
正因为如此,从Amazon、IBM到微软、Google,各大IT巨头纷纷宣传与布局云计算;各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云计算”。云计算推出时间不长,但瓶颈已经开始暴露出来:数据的安全性、数据传输的瓶颈、云服务的不兼容等。
云计算的所有瓶颈,都起因于海量数据。因为计算之云,实起于数据之海。“数据海”将会成为IT产业界的另一波浪潮。
人机或能结合,变成“脑脑互通”
物联网的各大模块中,各种技术的发展和技术之间的综合集成,将会向工程科技提供巨大的空间。比如在物联网当中,我们可以随意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也可以将自己的信息随时传递出去。甚至,将人脑与计算机结合在一起,变成“脑脑互通”。
未来,物联网将会深刻地改变人类生活。它将广泛应用在电网、物流、家居、医疗、农业、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呈现广泛感知、高效流通、海量聚合、智能处理、人机交互等特点。
各行各业建起物联网,不但将大大促进我国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且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
物联网时代,我们可以用电视屏幕视频聊天;可以远程控制家里的电器;可以手机订菜等;也可以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来控制食品安全。
欧美已经大量使用RFID标签和动物身体微型传感器,对奶牛、肉牛、养猪场等进行精细化管理;动物每天的饮水量、进食量、运动量、健康特征、发情期等重要信息都可以被记录与远程传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