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曲线获得金融牌照,从而进入金融流通领域,中国移动选择了巨资入股浦发银行。而如今,随着我国移动支付标准之争日趋明朗化,其主导的2.45G Hz方案被划在了金融流通领域之外,入股浦发的作用至少在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发展初期打了折扣。有消息称,本月底相关部门将正式公布我国的移动支付标准。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 Hz方案已是“胜券在握”。不过,这场标准之争的结果是否就如台面上看得这么简单?围绕2.45G Hz方案构建的产业链已一败涂地,没有市场未来,也没有投资价值?未必。
2.45GHz被划在金融领域之外
尽管标准尚未正式出台,但我国金融流通领域的移动支付将采用13.56M H z方案,基本是板上钉钉的事。在上周举行的“2011中国移动支付产业论坛”上,国家金卡办主任、中国信息产业商会会长张琪表示,移动支付标准已经初步明确,“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工信部、国标委的相关司局组织银联和三大电信运营商召开了移动支付工作研讨会,会上明确了近场(短距离)支付采用13.56M H z标准,2.45G H z方案仅用于封闭应用环境,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
这种说法与业界判断一致,由中国银联主导的13.56M H z标准由于覆盖面广、支持者多,最终将成为移动支付标准的首选。
与此同时,中国移动入股浦发银行的意义大打折扣———按照中国移动方面的构想,自己拥有全国最多的手机用户,入股浦发银行有利于抢在竞争对手之前,曲线获得金融牌照,抢占移动支付市场先机。此外,结合上述两点,自己主导的2.45G H z方案若同时成为国家标准,自然如虎添翼,主导地位难以被撼动。而如今,这如意算盘因少了“标准”一环,入股浦发的作用至少在近场支付环节,难以发挥最大效果。
不过,这只是2.45G H z标准被划在了金融流通领域之外,不代表中国移动被移动支付市场边缘化。早在去年,13.56M H z成为标准的呼声便高于2.45G H z,当时中国移动内部传来消息,其产品研发也已开始采用13.56M H z,执行两种方案共同开发的方式。
此外,由于中国移动在通信领域的用户规模效应,移动支付发展亦很难绕开这条大鳄。按照张琪的说法,目前移动支付还没有非常成熟的商业运营模式,如何通过合作,建立跨部门和跨行业的产业链共赢机制,是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关键。言下之意,对于尚处于起步阶段的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来说,集多方之力才是最重要的,谁也落不下谁。
共识达成,别被“不允许”吓着
“不允许进入金融流通领域”,这看似是一句颇为严厉的话。但事实上2.45G H z方案的境遇并没有看上去这么糟糕,其被允许使用的“封闭应用环境”,本身也是个相当庞大的市场。例如,在中国移动为广州大学城各大院校新生准备的“新生电话卡”中,全部加载了短距离手机支付功能,可在学校的食堂、小卖部等消费场所使用,采用2.45G H z方案。而广州大学城,便属于“封闭应用环境”。每年数以万计的新生,就是市场。
事实上,早在制定标准的机构中,工信部和银联同时出现,便意味着电信系和金融系之间,或许已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这是一个共同分享的市场,由13.56M H z作为近场使用标准,2.4G H z则放在“封闭应用环境”中使用。
然而,从目前的态势看,金融系仍占上风。华捷咨询电信行业分析师郑重湘向南都记者表示,三大运营商中联通和电信的移动支付业务,均使用13.56M H z方案,向金融系靠拢,移动则由于自身规模、主导行业的欲望,和在2.45G H z上的长期投入,仍模糊在两者之间。
“金融系也有自己的弱势,例如缺乏对个人移动终端产业的影响力,手机制造商不会为了贴近金融系而‘得罪’电信运营商,所以这个市场蛋糕中必然有运营商的一份。”郑重湘认为,正如张琪所言,目前移动支付市场还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背后则是市场需求驱动力不足,需要电信系和金融系共同投入,培植市场。双方达成共识共同制定标准,是第一个信号。
合作共赢成为主旋律
中国银联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银联国内移动支付定制总量突破2000万户,2010年上半年交易笔数突破6500万笔,交易额突破230亿元。易观国际一份研究报告则认为,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将在未来几年迎来高速发展,市场规模有望在今年内突破30亿,年增长率达到50%。
对于中国广阔的移动支付市场,感兴趣的远不止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M asterCard(以下简称万事达)中国区总经理陈启彰认为,2011年将成为移动支付的重要转折点,未来五年内将呈现井喷式发展。有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同比增长31.1%。据分析机构预测,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市场将强劲增长,而到2012年,我国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就万事达卡来说,我们当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陈启彰的观点也是合作共赢,他表示与其他行业一样,移动支付目前最需要的是合作,万事达希望将其在各地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和案例分享出来,寻求跟国内产业的合作机会,一同把它做大。
以日本、韩国等移动支付发展较快较成熟的亚洲案例来看,金融业务完善、方便是发展移动支付的基础。其次,运营商的推动力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再次,活跃的企业力量也有相当的助推作用。例如发展较慢的欧美移动支付市场,近来亦开始快速增长,背后就是企业的力量。比如苹果模式,让制造、网络与应用成为完善的循环,基于苹果终端的移动支付配件和服务已开始在许多国家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