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9到180,从2700万到1亿,从2008年12月到2011年3月,两年多的时间中国电信实现了移动用户市场的强劲突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日前在北京宣布,截至2011年3月29日10时58分,中国电信天翼移动用户数突破1亿户。
之前,美国的Verizon Wireless以9000多万CDMA用户数位列全球第一C网运营商的位置。中国电信天翼用户达到1亿户后,超过美国Verizon Wireless成为全球第一大C网运营商。短短时间中国电信天翼用户何以取得如此大的突破?其将对产业链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电信专家张樊副教授。
品牌营销是天翼推广的要素
记者:尽管自2008年10月才从联通手中接受CDMA网络,但是经过快速发展,中国电信已经超越美国Verizon成全球最大C网运营商。您认为,中国电信取得如此成绩主要原因是什么,除了自身因素外,是否与C网本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有关?
张樊:中国电信取得如此成绩,最为核心的是自身努力,包括其成功的品牌营销和天翼经营策略。
首先,在品牌营销上,中国电信对“天翼”品牌运营得当。在社会上广泛树立了“首家3G通信服务”的形象,再加上精准营销定位帮助目标用户记住、接受了这一事物。
其次,中国电信积极发展天翼产业链。从终端制造到手机设计,从芯片、系统到渠道厂商,中国电信重视推动天翼产业链的任何一环发展,让各个厂商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挖掘。终端产品层面,原来所碰到的终端瓶颈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越来越多的厂商包括国际大牌厂商加入到天翼阵营,研发投入、推广力度越来越大。
目前天翼终端数量众多,市场目标群体进一步细化,不仅仅是在普通大众市场,商务、时尚市场都有大量终端出现;销售渠道实现了社会化,进一步拓宽了销售渠道,中国电信相继与国美、苏宁、迪信通、乐语等四大连锁企业签署了全面合作协议。
当然,中国电信取得如此成绩,除了自身努力之外,跟C网本身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也有一定关系。长期以来,天翼的绿色通信、清晰通话、保密性强等独特优势已经让广大用户所认可,成为了其竞争的一大利器。再加上3G升级以来,天翼网部署快速,让中国电信迅速平滑过渡到3G,“天翼”成为最早正式推出的3G服务网络。3G时代,天翼网在频率资源、传输速度和业务支持能力等多个方面又表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这也成为了用户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业链进入良性循环,中电信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
记者:从中国电信自身来说,您认为天翼用户过亿将对其转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起到哪些积极作用?在强调移动互联网的今天,天翼用户过亿将对中国电信创新移动互联网带来哪些帮助?
张樊:中国电信确定从一家单纯的基础电信运营商转型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战略已有好几年,如今天翼用户过亿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表现在中国电信业务能够将传统的、优势的固网将与移动业务相融合,从而能提供更多的业务服务,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网领域,这样所开展的信息服务基于平台的扩大,种类将会更多,盈利途径进一步增多。其次,中国电信借助天翼移动用户过亿,其服务市场范围进一步扩大。
记者:终端少、厂商积极性不高、产品线较薄弱曾是天翼发展中比较突出的问题,随着用户过亿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大改善,天翼产业链是否已经进入良性循环阶段?您认为天翼用户过亿将对产业链带来哪些正面影响?
张樊:可以这么说,当天翼用户规模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其产业链就进入到了良性循环阶段。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尽管天翼终端款式增加,但由于天翼用户数量有限,厂商最多就是把G网终端进行芯片更换,创新性研发较少。如今,天翼用户数量过亿,这一市场已经成为终端厂商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直接推动厂商加大在天翼的创新投入,终端产品越来越丰富,与G网形成差异化竞争。
与此同时,也让一些大牌的厂商开始进入到天翼领域,其巨大的品牌效应也将会进一步拉动市场的增长。应该说,天翼手机是国产手机救市的重要机遇,其更多的机会主要集中在智能手机与3G手机领域。
未来加强应用将是天翼进一步突破关键点
记者:在此基础上,未来中国电信天翼今年要取得更大突破应抓住哪些关键点?
张樊:应该说,天翼所取得的重大增长更多是依靠中国电信的推动,要想取得更大突破,我认为还应该抓住上游核心的芯片、终端产品与应用结合以及下游的渠道三个关键点。
目前,天翼市场上主流终端芯片只有高通和威盛,提供解决方案较少,这也影响到这一市场的创新;而当用户达到一定规模时,对应用的需求将会倍增,不能再简单停留在终端产品的开发上,必须要将应用的落实放到较高的位置;另外,中国电信的销售渠道搭建成效大,尚需进一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