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无线领域的技术创新,不能不先了解运营商当前在网络覆盖、容量等方面的具体需求。在江苏邮电设计院研究院院长朱晨鸣看来,运营商的实际需求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是室内环境的覆盖不足。考虑到建站成本及业务协调问题,运营商不能完全依靠建设室内分布系统来解决室内深度覆盖问题,需要采用新的技术及网络架构来解决城市深度覆盖。
二是国内高速铁路建设的提速,使得高铁覆盖成为新焦点。由于高速铁路列车快速移动,高铁列车密闭性能好,对无线信号具有较强的屏蔽作用,致使高铁列车内覆盖水平较低,质量较差。
三是数据业务激增带来网络扩容压力,而由于频谱资源有限,网络不断扩容,必然带来频率干扰的加剧,从而降低网络的容量,加上数据业务的增量不增收,运营商急需在网络扩容和营收上找到更好的办法。
业界涌现出的新技术与新方案,能否为无线网络的压力和移动宽带的实现找到突破口?对此,本刊与朱晨鸣院长进行了对话。
值得关注的新技术
《通信世界周刊》:数据量激增给无线网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运营商与产业界提出的值得关注的创新技术或者新架构有哪些?
朱晨鸣:为了应对移动数据业务爆发式增长,降低对网络的影响,国内各运营商都在积极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手段。
中国电信提出智能管道的概念,力图通过构建智能管道,实现“用户可识别、业务可区分、流量可调控、网络可管理”,加强网络与平台的协同。在网络层面应用多种接入手段,实现不同接入方式的平滑过渡,在部署承载策略控制系统,有机关联终端、网络、业务平台和支撑系统,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精确配置,提供端到端的业务承载质量。
中国移动在应对数据业务带来的挑战时,也在积极引入和试点标准策略控制架构(PCC)方案。动态策略计费控制(PCC)被提出的主要目的是应对数据业务流量冲击,实现差异化、精细化管控和网络运营,依靠PCC方案,采用业务、累积流量、用户签约信息、位置/接入、时间等多维管控手段,与业务营销、计费策略相关联,通过端到端QoS控制,减少资源占用。
智能管道与PCC方案,其核心思想和特点都是对用户、对业务进行区分,达到对流量可控、对网络可管的目的,从而使得客户端到端的速率得到保障,应对移动数据业务高速发展带来的网络冲击。
在产业界,针对高铁覆盖,华为联合国内多所科研院校开展了十二五规划“基于TD—LTE的高铁通信关键技术验证和应用示范”专项研究。
近期,阿尔卡特朗讯提出的lightRadio系统架构,对于解决城市深度覆盖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BBU+RRU架构将被改写?
《通信世界周刊》:阿尔卡特朗讯推出的新技术lightRadio,其最大的亮点是可消除移动行业对天线铁塔及基站设施的依赖。这一新型的网络架构对目前BBU和RRU等为主的基站系统意味着多大的改变?
朱晨鸣:lightRadio把基站系统分解为多个组件,并把功能块分布在天线和云架构网络中。同时,该系统将各种蜂窝基站和天馈整合为单一、体积小的有源天线矩阵设备,该设备可以通过在电线杆上、建筑物旁或其他一些可供电的地方进行部署。
这一种新型架构由于体积小,部署灵活,对于解决运营商面临的基站系统高能耗、网络CAPEX/OPEX逐年增高、潮汐效应导致基站利用率降低以及各运营商对于网络建设低成本高容量的无线接入网要求,提供了一种供参考的方向和有益的尝试。
分布式基站的建设模式(BBU+RRU)已经由3G网络逐渐向2G网络建设延伸,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基站建设模式。
RRU相对于lightRadio Cube设备,体积大、功耗大,供电系统要求高,美化及隐藏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使站点选址及建设难度大,因其功率相对较大所以目前主要用于宏蜂窝基站的替代。
由于lightRadio Cube可部署在大楼外墙、电线杆、灯柱、公交站牌等位置,既保证了信号覆盖面,又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降低了建站难度,但考虑到单 lightRadio Cube模块功率只有2W(可以通过拼接,支持宏蜂窝的概念),具有体积小、使用灵活、建网速度快的特点,因此lightRadio通常可作为移动分层网络的底层网(类似于微蜂窝层)和需要进行相关天线美化的特殊建设建设场景中的容量和覆盖问题解决方案。而BBU+RRU方式通常应用于上层宏蜂窝层的网络建设,作为宏基站建设模式的重要补充,同时在室内分布系统中也可以充当信号源来进行使用,相对传统宏基站建设模式而言,能够有效降低配套需求,实现低成本建设。
覆盖与容量都需对症下药
《通信世界周刊》:在覆盖上,新技术例如lightRadio是否适用于所有无线网络覆盖环境?在容量上,都有哪些新技术通过何种方式来增加带宽?
朱晨鸣:lightRadio系统中引入模块化概念,将基站功能集成在一个称为Cube的小立方体模块内,多个lightRadio Cube可灵活组成矩阵功能,从理论上说lightRadio系统可以实现从2W到100W,以致更高的发射功率,满足不同场景的覆盖要求,适用于所有的无线网络覆盖环境。但是,考虑到在郊区及农村,具有广覆盖要求的场景下,需要同时连接多个lightRadio Cube,才能满足大功率的覆盖要求,而这在站址选择上会有一定困难。
因此,lightRadio更适用于对功率要求低、选址困难、建站难度大、带宽要求高的小区及室内覆盖场景。
在带宽方面,技术的演进使数据传输速率可以从几十k提高到几百M;同时运营商还在通过增加基站数量、进行小区分裂等,改善频谱效率,提升用户传输速率。
可以说,lightRadio这一新架构可以使基站部署更加灵活和快捷,通过不断增加系统部署数量,减少单基站的覆盖范围,降低单Cube覆盖范围的用户数,提升用户的速率。另外网络系统传输速率与信号质量也是密切相关的,由于lightRadio系统由于采用云架构,可有效避免基站间互相干扰情况的发生,降低基站间干扰,改善信号覆盖水平。
无线接入新技术的殊与同
《通信世界周刊》:中国移动此前提出的无线接入新架构C-RAN,与lightRadio这一更新的架构,都利用了云计算技术,简化网络设计,其不同点在哪里?是否适合协同应用?
朱晨鸣:C-RAN架构在系统费用、容量和灵活性等方面,与传统的无线接入网相比,都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一些技术上的挑战,主要包括低成本的光网络传输无线信号;先进的协作发射/接收技术;基站虚拟化技术以及服务面向边缘化技术。在运营商实际网络部署之前,这些技术需要得以解决。
在lightRadio网络架构中,基站系统分解为不同组件,采用分布式安装在天线及整个类云网络中,同时通过“云“端BBU进行集中管控。由于lightRadio引入了云状无线网络架构,借助云计算处理,可实现设备的虚拟化和超强调度能力,有效解决由于潮汐效应导致的基站利用率低下的问题。
C-RAN与lightRadio都引入云计算技术、基站虚拟化技术、干扰协调技术,在提升基站的处理能力同时,减少基站之间的干扰,提高了网络性能;另外在C-RAN网络架构中,引入了高带宽低时延的光网络技术(现阶段中国移动倾向于使用UniPON技术),而lightRadio架构未采用高带宽的光网络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LTE/LTE—A系统的带宽较宽,加上多天线技术的普遍应用,传输多个远端模块的无线信号所需的光传输链接带宽可达10Gbit/s,因此无高带宽光网络支撑下的lightRadio系统架构在应对未来高带宽需求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