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1-02-25 |
信息来源:网络 |
运营商与学校合作建设WLAN无线校园网的可行性分析
1 需求分析
中国当前在校大学生数量超过2500万,位居世界第一位,他们是中国最独特的细分群体,人口总数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德国和三分之一个英国,年消费能力达800亿。据某调查公司对全国10个大中城市的调研发现,每年每个大学生的平均消费在9000元左右,且不包含学费。每年“非学费”和“非食宿”等消费性市场容量达到629亿元。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已经成为各大运营商的一个重要目标市场。
大学生往往对新鲜事物勇于尝试和体验,例如手机、台式电脑、笔记本、数码相机、MP3和MP4等在学校的广泛流行,而运营商在2G/2.5G时代在学生群体也收获颇丰,如中国移动的“动感地带”在学校市场的巨大成功。面对未来的3G市场,大学生消费群体势必会成为运营商的必争之地,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群体当前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能力,另外从长久考虑,运营商可以从用户的大学时代开始培育潜力巨大的3G群体。
鉴于当前3G业务主要以移动宽带接入为主,因此对学校市场的占有率需要通过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互联网访问来实现。而学校与一般“热点”覆盖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户的接入会更密集,而且对移动宽带的访问具有连续性和周期性,这就需要无线接入设备具备提供大容量、高速率的数据接入能力,而这恰恰是当前3G技术的弱点。在现有3G模式下,每个用户所能获得的接入带宽有限,并且随着接入用户的增多,会大大影响无线上网的QOE(体验质量),所以基于3G技术的移动宽带接入,现阶段无法满足学生用户的特性需求。而以802.11为基础的WLAN技术,作为固定宽带的延伸和3G接入的有效补充,可以在学校提供灵活的移动宽带接入。WLAN具有低成本、高带宽的接入优势,当前的802.11a/g可以提供54Mbps的接入速率,未来可以平滑地过渡到802.11n,实现超过300Mbps的真正高速接入,这是3G技术现阶段无法比拟的。
从无线接入终端的角度考虑,当前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中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普及率可以达到74%以上,并且笔记本大都具备内置的WLAN无线网卡。相比较而言,目前3G数据上网卡则价格非常高,3G上网套餐活动也因为价额昂贵,并不适宜在学校大规模推广。因此,基于WLAN的移动宽带接入是运营商抢占学校移动宽带接入市场的重要手段。
从学校自身角度考虑,数字化校园已经成为当前各个大学的一个基本需求。目前,虽然遍布整个校园的LAN网络已经覆盖了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实验室、宿舍等工作、学习的场所,但随着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以及多媒体教学的需求,师生对于移动办公、无线学习的需求逐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师生集会,学术交流等活动,也对WLAN网络的建设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全国的各个大学都掀起了建设“无线校园”的高潮,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子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但是要实现真正的“无线校园”,相应的WLAN设备投资比较大,而且会为学校的网络维护带来很大压力,所以很多学校在WLAN的部署计划上会有所顾虑。
综上所述,一方面是运营商要积极开拓3G市场的“蓝海”,另一方面是学校具有“无线校园”建设的强烈需求,这就为运营商与学校的合作创造了很好的契机,即运营商与学校合作共建,由运营商投资建设基于WLAN的“无线校园”,运营商与学校合作运营。
对于合作建设的模式,一方面学校借助运营商的雄厚资金可以建设一张真正意义的“无线校园网”,WLAN不仅是作为原有LAN校园网的部分补充,而是要对整个校区进行WLAN覆盖,为学校师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灵活的移动宽带连接,实现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的统一和融合;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校合作,运营商把自己的移动宽带网络延伸到校区的各个角落,通过品牌宣传和资费优势,逐渐培养学生用户的上网习惯,逐渐扩大移动宽带用户规模,实现移动宽带业务的收益。此外,运营商还可以通过在移动宽带接入网络上实施差异化的计费策略,借助合作建设的WLAN网络在为学生提供移动宽带接入的同时,实现运营商手机用户在学校市场渗透率的逐渐提高,这也是在学校投资部署移动宽带接入网络的一个重要目的,而它所带来的价值甚至会超过移动宽带接入本身所带来的宽带接入收益。更高的手机用户渗透率,意味着在基础语音业务、增值业务等多方面实现收益。
2 建设与运营模式分析
对于运营商与学校的合作建设无线校园网,目前一般都采用运营商投资WLAN相关设备建设无线校园网,并且将基于WLAN的宽带接入收入与学校按比例进行分成的运营模式。
该模式下,运营商一般为学校提供免费的互联网出口,该出口只为基于WLAN的移动宽带接入业务服务。同时,在学校部署的WLAN网络属于校园网的一部分,从学校部署“无线校园”的初衷考虑,实现WLAN网络与原有的LAN校园网互通和统一认证接入,比如学生可以通过WLAN访问该运营商互联网、学校内部的教育资源、学生间互访等,但是不允许学生通过WLAN网络从学校其他的互联网出口访问Internet,有效保护运营商投资方的利益。在网络建设上,基于WLAN的移动宽带接入网络采用独立部署的方式,WLAN设备采用独立的接入交换机、汇聚交换机及核心交换机和出口设备,WLAN设备并不与学校现有的LAN校园网设备直接连接,因为WLAN相关设备的所有权归属运营商,所以这样部署的目的是实现网络管理的分离,WLAN由运营商维护管理,而学校还只是负责原LAN校园网的维护。
采用WLAN网络与原有LAN校园网互通的建设方式,既满足了运营商的需求,又帮助学校实现了“无线校园网”。设备分离的部署方式,也避免了在维护上存在的责任不明的问题。但相对而言,采用分离的部署方式,前期设备投资会比较大,并且在实现WLAN网络与原LAN校园网互联互通和统一认证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3 投资回报分析
对运营商而言,抢占大学生用户市场的目的除了实现移动宽带接入收益外,还可以通过提高手机用户渗透率来实现移动语音业务的收益。所以运营商在与学校合作建设WLAN网络时,对于投资收益就需要考虑移动宽带收入和移动语音收入两部分。
以内蒙古科技大学为例,当前在校师生共19000多人,其中在校本科生12000人,这是WLAN合作建设的目标群体。如果要在整个校区实现基于WLAN的移动宽带接入,运营商需要投资WLAN设备近350万,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很大的设备投资,因此选择与运营商合建将是学校较为理想的方式。
假设第一年发展的移动宽带接入用户占学生总数的20%,即2400人,以每月30元的移动宽带接入费用计算,则第一学年可以实现的移动宽带接入收入是2400(人)*30(元)*8(月)=57.6万。由于第一年移动宽带接入业务刚刚起步,因此暂不考虑带动移动语音业务的增长收入。
假设第二年发展的移动宽带用户占学生总数的45%,即5400人,则第二年的移动宽带收入为5400(人)*30(元)*8(月)=129.6万。
关于第二年的移动语音增长收入可以估算如下:假设移动宽带接入业务开展之初,该运营商手机用户的占有率达到35%,即4200人。经过一年移动宽带业务的发展,运营商利用业务资费手段结合运营商移动通信网络优势,可以采用只有本运营商的手机用户才可以接入该WLAN网络,或者只有该运营商的手机用户接入该WLAN网络才能获得一定的资费优惠的用户发展策略,从而利用WLAN网络吸引一部分其他运营商手机用户转网。假设可以实现手机用户的占有率达到65%,即达到7800人,增长的手机用户为7800(人)-4200(人)=3600(人),以学生每月消费30元话费的保守估计,在第二年因为发展移动宽带接入业务而实现的手机业务的收入是3600(人)*30(元)*12(月)=129.6万。
综合二者,该运营商第二年总的收入总计259.2万。
由此可见,考虑运营商与学校合作建设WLAN校园网,需要与学校进行利润分成(如8:2或者3:7),对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大学,预计3-4年,运营商可以收回设备投资,并且带动手机用户的大幅增长。
4 运营商基于WLAN的移动宽带接入网络现状
目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都将无线网络业务作为未来竞争的战略重点。据媒体公开报道,中国电信已在南方21省做了WLAN部署,计划到2009年底完成2.5万个热点覆盖;中国移动集团将在2009年各省的建设资金中设置宽带接入预覆盖建设专项资金,以加强TD+WLAN网络建设,并且与2009年5月启动了WLAN设备采购招标,总共约11万个AP。锐捷网络以原厂商身份参与了胖AP和瘦AP的所有模型投标,投标设备均满足中国移动技术规范要求。
锐捷网络早在2004年即开始进行WLAN设备的自主研发,目前拥有完善的胖AP和瘦AP产品和相关解决方案,并在教育、商业、运营商取得广泛应用。2008年,锐捷网络参加了中国移动研究院组织的相关WLAN产品设备测试,表现优异。近几年,锐捷网络利用其在WLAN领域的应用优势,协助各大运营商在地方省份进行了WLAN网络建设的大量尝试,并在认证计费、网络覆盖和运营模式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