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宽带调查机构PointTopic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初全球宽带用户已达5.80亿,比去年增长了11.9%。这个增长数字让我们感到宽带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越来越多地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宽带究竟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贡献?我国“十二五”宽带将如何发展?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工信部电信规划研究院专家吕新杰。
宽带成行业发展重要引擎
记者: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您如何看待我国宽带发展变化?
吕新杰:1999年中国电信宽带ADSL正式商用,2002年我国正式进入宽带发展期。2005年我国的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3735.0万户,首次超越拨号用户规模,标志着ADSL等宽带接入方式成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主要接入方式。2008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跃升至世界第一。2009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首次超过1亿户。2010年我国宽带接入用户规模达到1.26亿户,和2002年相比,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8.0%,而同期移动电话用户和固定电话用户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仅为19.5%和4.1%。
与宽带接入用户规模的跨越式发展相对应的是近些年来宽带网络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地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的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数和2003年相比增长了近10倍。网络光纤化快速推进,2010年光缆线路总长度接近1000万公里,和2002年相比增长了3倍多;波分技术从主要应用于长途,逐渐向城域网、接入网延伸,并开始大规模推广、应用,传输网承载能力大幅提升;接入网“光进铜退”全面推进,接入能力不断提升。农村宽带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至2009年底,全国96%乡镇通宽带。
宽带发展对通信业的影响巨大:第一,宽带接入及基于宽带网络的新的业务形态已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收入增长的重要来源;第二,宽带的迅速发展有力促进了行业创新与转型战略的实施,有力促进了基础电信企业由传统的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第三,宽带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扭转了传统固网运营企业的经营颓势,延缓了固定电话业务的下滑趋势,缩小了我国运营企业间的实力差距。
网络经济彰显发展活力
记者:您如何评价宽带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吕新杰:从国际上看,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形成目前全球最有活力的新兴产业和增长引擎,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的25%,在多数发达国家其增长是总体经济增长的2倍。网络经济的发展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和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体系的转型,大大改变了经济运行的机制、生产方式和交易规则。各个国家都在重新思考和审视通信业尤其是宽带网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通信业尤其是宽带网络被重新视为一个国家长期发展和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战略要素。
从我国来看,基于宽带网络的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以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企业信息化等为代表的信息化应用热潮方兴未艾,信息技术、信息网络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包括宽带网络在内的通信业已经发展成为全面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具体来说,宽带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宽带网络的广泛使用提升了传统产业的信息化程度,提高了其他行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效率,帮助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开拓了市场空间,促进了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推动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第二,推动基于宽带网络的新兴经济勃兴,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基于宽带基础设施的网络文化、远程教育等社会信息化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第四,宽带的迅猛发展还带动了通信设备制造等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
记者:从百姓生活角度讲,您认为宽带对我国百姓生活带来了哪些改变?
吕新杰:2008年我国的互联网网民规模跃升至全球第一。据CNNIC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12月,我国互联网网民规模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而其中宽带网民规模为4.5亿,有线(固网)用户中的宽带普及率达到98.3%。可以看到,目前中国每三个老百姓中就有一个宽带网民。宽带和互联网对老百姓的生活、娱乐、学习、社交等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