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无疑是本届两会的最热门词汇。汪洋书记三副阐述“幸福广东”的对联引发来自各行各业代表们的热议。幸福的概念有丰富的内涵,既要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也要求文化生活不断改善、精神诉求不断得到满足。对于幸福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一千个市民的眼中有一千种幸福。怎样提升市民的“幸福感”?作为广东信息通信行业的排头兵,列席广东省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移动”)总经理徐龙给出了他的建议“加快无线城市群的建设,推进信息惠民,进一步丰富幸福广东的内涵与应用”。
打造无线城市
民生服务平台
无线城市,被称为除了水、电、暖、燃气以外的“城市第五基础设施”,目前全球已有1500个城市提出了无线城市建设的目标。同时,无线城市具有“小型化、便捷化、移动化、云计算化”的特点,还具有“便捷上网、实时连线、办理简单、完成迅速、节能减排”等诸多优势,非常适合政府提供最基层、最广泛、最方便的民生服务。2008年,广东率先提出了建设无线城市“群”的设想和规划:到2012年,珠三角互联网普及率和家庭宽带普及率分别达90%和65%以上,无线宽带人口覆盖率达60%左右。
对此,徐龙认为,广东已经具备了建设无线城市群的用户基础,广东是全国“手机使用大省”:手机用户超1.2亿户,手机互联网用户数占50%以上,通过手机来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公共服务具有天然的优势,而珠三角地区和粤东、粤西、粤北发展差异大的现实状况,也为通过无线城市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需求的土壤。
据徐龙介绍,广东移动从2009年开始了对无线城市群建设的实践,目前已形成了统一的平台和多样的服务,建成WLAN热点1万多个,接入服务超过1400项,接入商家4300家,注册用户数超过200万。“比如我们在东莞推出的新莞人金融服务卡集身份识别、公共交通、特约商户小额支付、票务预订、亲情汇款等诸多功能于一体,可以满足新莞人衣食住行多项需求”,徐龙称,“我们将继续围绕“无线政务、数字民生、信息兴业、网络文化”四大领域,加快开发无线城市的精品应用,逐步实现商务电子化、管理信息化、城市数字化、社会网络化,建立一个覆盖全省、面向大众、服务社会的“无线城市民生服务平台”,助力“幸福广东”建设。”
共建共享夯实
“幸福广东”基石
众所周知,快捷、便利的获取政府公共服务也是提升一个地区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因素。对此,徐龙表示,广东移动将借助信息化的新方式、新途径,进一步提升无线政务便利性。“借助手机微博、公民网页、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新途径,加强政府与大众之间的沟通已为很多国家和地区所应用。我们立足于自身的信息化优势,依托无线城市平台,希望能够承载更多的无线政务应用,来进一步促进网络问政、施政和优政。”
实际上,作为政府服务职能的重要窗口之一,无线城市政务应用可以提升服务效率,将服务市民的效能提升到新的高度。据悉,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广东移动的无线城市门户已经实现了社保、公积金、水电煤气、违章查询等业务查询和办理。
“在无线城市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将继续遵循四个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技术、统一平台、统一模板,朝着‘移动改变生活’的愿景,省市联动,广泛整合政府与社会各界资源,形成无线城市发展的完整生态系统,系统推进“五个一”建设:一张网络、一个门户、一个联盟、一张智能卡、一套解决方案。在这其中,无线政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徐龙表示。
此外,徐龙还建议,徐龙建议,要进一步加快无线城市群建设,打造“幸福广东”民生服务平台,通过丰富便捷的信息化应用于服务民生,提升民众的幸福感。他建议在规划上,要加强对无线城市群建设的统筹指导,特别是加大力度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无线网络;在内容上,要打造“门户开放、资源共享”的统一平台,无线城市建设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一张完整、优质的无线宽带网络,关键还在于无线城市平台上是否有足够的内容应用;在应用上,要在一卡通等重点项目上形成突破;在运营上,要调动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引导、运营商为主体、产业链共同参与”的运营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