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手机扫黄形势仍不容乐观。日前,民间“扫黄斗士”、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所博士李强介绍说:“经过1年时间的整治,淫秽色情手机网站的比例不但没有降低,其总量还相对增加了数万个。”据统计,自2009年底起,在一年多时间里全国共对已接入的178.5万个网站进行了全面排查,关闭涉黄网站6万多个,关闭未备案网站3千多个。专项整治打击力度不小,“扫黄”成效却不丰,根治手机“黄毒”仍然艰巨。
手机“黄毒”何以难根治,大多数声音将矛头直指移动运营商,认为是移动运营商不作为,这是认识误区。的确,手机涉黄网站依附于移动运营商的网络之上,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管道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决不该承担主要责任。众所周知,政府明确“谁接入、谁负责”的原则,而且移动运营商也具备一定的“断水断电”技术手段,但归根结底移动运营商是企业公民,而不是执法者,不应当成为治黄不力的替罪羊。
事实上,三大移动运营商在面对手机“黄毒”问题时,态度都非常坚决。早在2009年12月4日,中国电信就正式对外宣布打击网络淫秽色情,彻底铲除网络“黄毒”,并对WAP网站SP服务全部屏蔽清理;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600050)也都紧随其后向社会承诺远离“黄毒”,采取了切实措施,从相关环节进行清理整治。截至今年11月底,中国电信协助政府部门依法清理关闭未备案和备案信息不准确的网站32万个,拨测各类疑似网站近12万个,封堵违法有害网站近7000个,删除不良信息54万余条。身为管道提供商,移动运营商理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展开自查自纠,配合相关部门打击“黄毒”,但完全寄托或依赖于移动运营商的力量根治手机“黄毒”不现实。
当前,手机扫黄形势更加严峻,一些手机“黄源”要么转移阵地、移师海外逃避处罚,要么改头换面、伪装隐蔽规避检查,例如福建、四川等地去年就破获了多起租用境外服务器开办淫秽色情网站案件。这就要求手机扫黄必须社会各方力量进行合力“围剿”,而不能仅靠移动运营商。2010年7月23—24日,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强调净化互联网和手机媒体,要按照抓源头、打基础、切断利益链的要求,及时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新对策、新措施,“要标本兼治,让黄色毒瘤没有立足之地。”
铲除手机“黄毒”, 净化网络环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力量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通信业专家项立刚认为,像现在这样把手机网络的内容、产业、技术“劈开”管理,遇到问题再“联合执法”,是绝对不行的。他指出,治理手机“黄毒”需要更加专业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了解移动通信技术,而且也了解传媒、信息平台、金融的特点。因此,手机扫黄行动主要还得依靠公安、工商、司法等力量,辅以移动运营商的技术支撑,加之全民举报线索,才有可能真正斩断利益链,根治“毒瘤”!
“铲除黄毒”、“救救孩子”是全社会的共同心声,手机“扫黄”行动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中宣部指出,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建立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工作迈上新台阶。联手社会各方力量,探索形成手机网络监管长效机制,是根治手机“黄毒”的必由之路,希望早点行动乘胜追击,打好这一场长期战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