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一向是能够创造奇迹的公司,但是近年来的重大决策失误,让其日渐步履蹒跚。人事动荡,死磕塞班,后院起火,后知后觉中,诺基亚新城未攻破,大本营却被竞争者掀动;被动局势下,其应对举措则更显被动。
诺基亚是公认的能够创造奇迹的公司,跨界的成功让诺基亚声名大噪。上溯历史,诺基亚业已进行了数次较大的战略转型,从木材到橡胶,再到电缆,直至到移动电话,成为全球第一的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此前的转型,是被业界传为佳话的传奇转型。而其在2007年鼎盛之时,宣布转战互联网,也不乏很多支持者和叫好声。
其实,诺基亚自身早已预感到危机的存在,也在采取一些战略转型。向互联网的转型,就是其在为未来寻求出路,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是在市场上变得越发的被动。在诺基亚本行领域,随着谷歌Android系统的兴起,以及苹果的兴盛,都给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打击。屋漏偏逢连夜雨,内部人事的急剧变动则给风雨飘摇的诺基亚加重了不稳定色彩。向互联网转型无疑是明智的选择,但是在具体转型措施和过程中却频现失误。
回看2008年,诺基亚对自身的转型还是一片乐观。当时,时任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曾表示,“以新奇、独特、个性、设计为代表的苹果,其手机产品‘iPhone’目前并没有进入中国,而且其音乐管理软件iTunes在中国的市场表现也并不好;而Google虽然是传统互联网公司,但在手机领域是一个全新者,同样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业务开展得并不顺利,这对诺基亚都是一个机会。与此同时,诺基亚对中国市场和中国用户的消费习惯已经有多年理解和观察。”
孰料市场风云变幻,转眼间,从2010年开始,诺基亚已经逐渐陷入一种腹背受敌的境地。高端市场上被iPhone和Android两大阵营纷纷赶超,中低端市场随着天语等本土品牌的再度崛起也倍感压力。
人事动荡
2010年9月21日,原本是微软公司商业部门总裁的斯蒂芬·埃洛普将正式接替康培凯担任诺基亚公司的总裁和首席执行官的日子。继诺基亚全球 CEO换帅,诺基亚中国区高层再生变动。2010年12月15日消息,诺基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诺基亚全球副总裁邓元已于近日从诺基亚离职,加盟AMD。
仔细盘算一下诺基亚2010年的人事变动,令人为之捏把汗。9月13日,诺基亚发布了公司另一高层的变动,诺基亚公司的执行副总裁,智能手机业务负责人,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Anssi Vanjoki将要离职。
2010年9月15日消息,诺基亚证实前Plam负责设计的高级副总裁彼得·斯基尔曼(Peter Skillman)已经加盟诺基亚担任MeeGo用户体验与服务部门主管。2010年9月20日,诺基亚英国及爱尔兰地区总经理马克·洛兰(Mark Loughran)已经正式从诺基亚离职。
2010年10月21日,诺基亚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最高裁员1800人,主要涉及Symbian智能手机平台开发部门、诺基亚服务部门和部分职能部门。
2010年10月21日消息,诺基亚发表声明,任命CFO里克·西蒙森(RickSimonson)为手机业务主管,负责分拆后的其中一个手机部门,提莫·伊哈莫蒂拉(TimoIhamuotila)担任新的首席财务官。
2010年11月1日起,里克·西蒙森将领导公司的手机业务部门,管理三十个系列和四十种设备的所有产品组合。同时,还将负责设备的采购战略。提莫·伊哈莫蒂拉1993年加入诺基亚公司,目前担任全球销售主管,从11月开始担任新的首席财务官。
如今邓元离职,未来诺基亚中国区高层的策略会不会有调整尚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诺基亚在中国的下一步并不轻松,这一连串的人事变动举措大多只是应对不安局势的被动之举。一般高层的变动对公司影响是深远的,但对诺基亚来说,能否止住下跌趋势还是要看它下一步的产品本身。业内人士分析表示,一个大的企业在面临新的挑战时业务不佳,换血是一个通常的办法,但是应该发现业务不佳的真正原因。从所换人员方面看,诺基亚并没有在未来的发展中明确究竟如何做,仅仅是裁员以及换一些财务官员的话,对于一个执掌移动开发平台的厂商来说意义并不是很大。
诺基亚应该在Symbian平台上以及MeeGo平台上下功夫,使这两个平台真正具备和Android以及iPhone抗衡的平台势力,吸引更多开发者的加入。否则,会在移动互联网市场上被对手越落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