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广东移动“封校门”PPT传得沸沸扬扬,乍一看“广东移动校园市场占有率超过97%”,还要“每年花费1.6亿摆平广东各高校领导”、“发展学生会干部回收竞争对手SIM卡”、“通过网络诋毁竞争对手品牌和产品”以及“广东移动副总说学生‘人傻钱多’”时,笔者和很多网友一样,第一时间感到的是震惊与愤怒,但是随后在网上详细了解到此事之后,不得不说,我认为此事件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来看存在一些疑点:
没有人为操控的自然传播的一个普遍规律就是衰减,网友关注度会在达到高峰后就会时间推移减弱,如果呈现一波一波的高峰那一定是有人在幕后推动,这个经常用于娱乐圈事件炒作。企业恶意竞争这类新闻,不像房价上涨、股市大跌、物价蹿升,与老百姓生活并无直接关联,从网络规律角度来看更无法引发网友的持续关注。
可是“封校门”事件却引发了持续关注。
8月1日23点左右,猫扑论坛首先发布题为“广州移动校园市场垄断大曝光!占有率太低只有97%”的负面网帖;
8月5日20点19分,第二条网帖“真黑!广东移动内部文件流出版”在孝感论坛发布,同日,IT168网以匿名方式模仿新闻调查的报道模式发布《广东移动被爆用“封门费”垄断校园市场》;
8月6日,TOM网上出现《湖北规范校园市场 广东为何迟迟不动?》、《封校费:广东移动独占校园市场97%的秘密》两篇匿名新闻网帖。当天,中国通信业的“老朋友”、集中科院助理研究员、手机扫黄卫士、普通手机用户等多重身份于一身的李强又在新浪上发表题为“移动牛人恶语攻击大学生”的微博;
8月7日,“嘉陵笑笑生”在新浪个人博客上发表“从中国移动营销方案看涉校园腐败”文章和PPT,宣称掌握该资料已久;
8月8日开始,“封校费”事件网帖在各大论坛被大量转载传播,并不断衍生新的标题;
随后,逐步扩展到校园BBS、社交网络;8月11日,该事件又开始以电子邮件和短信形式在社交圈子中扩散。
自8月1日爆出广东移动副总恶语中伤学生,首度提出“封校”之事,到8月5日广东移动“封校”具体方案PPT流出,两个事件在不同平台、一前一后出现,相互夹裹着传播,时至今日已达半个月之久,热度却丝毫不减,不得不令人生疑。
而关键发帖人、新浪博主“嘉陵笑笑生”的身份则更让人质疑,从他的博客可知,自2006年开博起,他即高度关注通信行业,对于移动,则基本只关注负面新闻。
我一向认为,互联网是当今中国最好的监督渠道,是规范政府、行业、企业乃至个人(特别是公众人物)言行的最佳平台,也是我们每个人自省的一面镜子。可是,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扩大,一些公司和人因为利益的关系,开始利用网民对于社会监督的热情,歪曲乃至虚构事实,采用网络炒作的方式,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风暴,使得被害者的名誉和合法权益受到严重侵害、百口莫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