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3G牌照发放至今,专家学者争论话题的焦点从运营商的3G策略转换到运营商如何应对三网融合带来的冲击,设备厂商面临的困扰从做不做TD转换到如何扩大自身在TD市场的份额,电信运营商对运营3G网络的态度从兴奋回归理性,在实践中摸出了运营3G网络的门道。随着运营商从务虚逐渐务实,“3G”也从一个移动通信领域的专业术语真正走入了平常生活。
运营商的市场布局
2009年1月7日,工信部将TD-SCDMA的牌照发放给中国移动,希望中国移动利用自身优势推动襁褓中的TD产业;将CDMA2000牌照发给昔日的老大哥中国电信,希望中国电信能通过移动业务带动原有的固话业务;将最成熟的WCDMA牌照发给新联通,希望中国联通利用技术优势带来的时间差完成与网通合并造成的内部调整。实践证明工信部3G牌照发放得非常精妙,从众多可能中选择了一种最能平衡三家运营商实力的方式。
3G业务发展初期,运营商的广告宣传以品牌形象为主。水墨画风格的G3、高端商务的天翼、年轻时尚的沃,无所不在地出现在报刊、电视、网络、户外等各类媒体上。越来越多的人熟悉了3G的各大品牌元素和更快的上网速度之后,则开始好奇它究竟能给用户带来些什么。变化中的市场反馈使运营商开始调整策略,重新审视用户的需求。
中国移动作为市场的主导者,责无旁贷的承担着发展TD-SCDMA产业链的重任,但与运营商上游的各个环节也还需要时间来实现进一步的磨合与改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是中国移动考虑的一个方向,将TD的重心放在下一代通信技术TD-LTE上。综观中国移动的TD设备招标情况及移动研究院的宣传,中国移动事实上已经把TD-LTE放在了比TD-SCDMA更重要的位置。
相比移动的另辟蹊径,电信的步子迈得很稳。中国电信虽然没有移动业务运营经验,但在最短的时间内铺设了全国覆盖最好的3G网络与WIFI网络。电信30万个基站,加之10万个WIFI热点的有力补充,确保了电信用户比较愉快的上网体验。尽管高通主导的CDMA产业链较为成熟,中国电信依然面临着终端价格偏高、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中国电信为此推出了3G互联网四通道手机,有力的推动了CDMA终端产业链的发展。在市场经营上,中国电信利用“天翼”在用户中具有良好的口碑的优势,将固网的业务逐步归于天翼品牌中,力争发挥“移动+固网”全业务经营的规模优势。
中国联通走了一条曲线救国的道路。中国联通在一年时间内与百度、腾讯、南方电网、中国银联、中国一汽、工商银行、中国国航、中国平安等几十家企业签署了战略联盟协议,为金融、航空、互联网、汽车等行业巨头提供信息化服务,力争发挥固网与移动均衡发展的优势。在终端方面,中国联通主推苹果的iPhone与联想的乐phone,借力苹果与联想,力争从移动、电信的终端瓶颈突破,带动用户数量的增长。
3G市场的杀手锏
3G只是移动通信领域中的一些技术标准,大多数的用户并不关心3G技术上的优势,也不明白TD-SCDMA、CDMA2000与WCDMA的区别,他们需要的只是实实在在的业务,以及这些业务给生活带来的欣慰改变。
手机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的服务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在中国一些农村地区,由于没有计算机或者宽带上网费用较高等原因,农民朋友更喜欢用手机QQ与城市里的亲人聊天,看WAP网站中的新闻,甚至闲暇时玩儿斗地主游戏。在学校里,篮球迷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自习的时候,甚至上课的时候看手机NBA的图文直播。在办公室里,白领通过手机下单炒股票,工作与投资两不误。手机上网逐渐变得与宽带上网同样重要。
电子阅读是运营商重点发展的下一个业务。手机已经和电视、图书报纸、互联网一样,成为影响上亿人口的新媒体。无论是新闻时事、期刊杂志还是经典名著,手机阅读都可以满足用户的要求。读者从此不必随身携带厚厚的书本,也不必记住上次阅读到了第几页,只要打开阅读器,就可以随时随地继续阅读,如果愿意的话,还可以在书上做标记,与同读一本书的人进行讨论。
中国移动控股浦发银行意味着运营商正式介入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是货币电子化与移动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运营商没有经营银行业务的许可,只能通过与某一银行账户关联从而实现移动支付的功能。这种操作对用户不友好,用户移动支付的需求无法满足,而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可以较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移动注资浦发银行并不是首创,日本、韩国等成熟3G市场早有类似的商业模式供后来者参考。
基于3G的业务是枚举不尽的,对运营商来讲,界定哪些业务必须控制在手中、哪些业务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哪些业务不介入才是最关键的事情,而这一过程需要对相关产业链进行充分理解与分析。
运营商在近一年半的3G商用中,经历了从重技术到重应用、从重速度到重服务、从重品牌到重业务的转变,在市场中找到了3G业务运营的关键,那就是利用自身优势提供用户所需要的移动通信业务应用。
3G发展新挑战
3G不仅给运营商带来了同业挑战,更促使整个通信行业进行变革。移动终端的平台化、互联网的黏性、三网融合、移动支付业务等使得越来越多的终端厂商、互联网厂商、广电与内容厂商、银行牵连进来,共同激战3G市场。
终端市场是最明显的一个例子。2G终端的功能仅包含语音和短信,不同终端在功能上没有区别,终端在产业链中具有较小的话语权。而3G重在应用的特性极大的释放了终端的价值,在网络质量同质化的时代,作为应用的载体终端成为影响用户体验的最重要因素。控制了终端市场,就控制了3G移动通信的产业链。
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借助优异的外观设计、出色的软硬件平台以及众多的应用程序成为市场的标杆产品,全球众多的苹果粉丝为购买最新的iPhone连夜排队,苹果公司因而在与运营商进行谈判时掌握了主动权。传统互联网巨头Google公司也适时推出了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该系统集成了Google search、Google Map、 Gmail、Gtalk等业务,借助Google服务黏性牢牢的控制了Google的粉丝。传统的终端厂商逐渐没落,不得不加入Google的阵营保住其市场地位。终端巨头NOKIA也不得不推出Ovi服务来应战。
无法提供3G应用的运营商渐渐被管道化,终端平台商通过提供3G应用程序抢占了传统运营商的业务领域。迫于苹果的应用软件商店App Store, Google的Android market等压力,运营商被迫应战。虽然中国移动推出了Mobile Market,中国电信推出了天翼空间,但控制不了终端的运营商手中无牌,盈利遥遥无期。
运营商发展融合业务同样受到了原有行业的冲击。在移动支付的竞争中,中国移动迫于产业链的压力放弃了自有的2.4GHz标准,回归到13.56MHz标准上来。在运营商开展支付业务的同时,各大商业银行纷纷推出手机银行抢占用户市场,运营商在竞争中并不得势。在手机电视、IPTV的竞争中,运营商更是不敌广电系。三网融合的博弈中,运营商不仅没有得到IPTV的播控权,反而开放了基础电信业务给广电系。
在2G时代运营商是移动通信产业链的主导者,在3G时代运营商则面临多元化的冲击。在移动通信市场中,运营商要面对苹果、Google、Nokia这样的国际巨头;在跨行业的竞争中,运营商要面对更加强势的金融与广电巨头。无论如何,3G对运营商都是一个巨大的调整,运营商需要重新审视其核心竞争力,向用户提供竞争对手无法提供的价值才是赢得市场竞争的关键。
不过无论如何,3G的发展对消费者来讲都是一桩美事,它意味着更低的资费享受更快的网络、更便捷的通信服务,尤其是无限延伸的各种跨行业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而言,3G远没有止步于一种技术,而是在令人们由陌生到熟悉之间逐渐习惯全新的信息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