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传送网(PTN)是业内关注的电信 网络 CCSA 运营商 关键字:分组传送网;伪线 
英文摘要:Packet Transport Network (PTN) is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interests in carrier technologies. Although the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are not yet complete, China is leading the worl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TN equipment and network applications. With “General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Packet Transport Networks” as the CCSA standard,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PTN technology and standards, then illustrates four important aspects: the PTN network architecture, multi-services bearing and data transfer function, PTN network protection, and OAM architecture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Finally, considering the profit motive of Chinese carriers and vendors, some key issues on PTN technology choice, network applications, and future evolution.
英文关键字:PTN; PW; network protection; OAM
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2007AA01Z253) 
分组传送网(PTN)是基于分组交换 以太网 QoS TDM ATM SDH 城域网 
PTN有以下两类具体实现技术:
一类是从因特网协议/多协议标记交换(IP MPLS 
另一类是从以太网发展而来的面向连接的以太网传送技术,如IEEE 
这两类PTN实现技术在数据转发、多业务承载、网络保护和OAM机制上有一定差异[1-2]。从产业链、标准化、设备商产品及运营商应用情况来看,MPLS-TP技术发展趋势要优于PBB-TE,因此,MPLS-TP是目前业内关注和应用的PTN主流实现技术。
1 《PTN总体技术要求》主要内容
《PTN总体技术要求》主要规范了PTN网络功能架构、多业务承载和数据转发功能、网络保护功能和性能、OAM能力、QoS、分组同步、网络接口、网络性能、网管功能以及控制平面功能等方面。其中前4个方面是PTN技术具有的特色,下面分别简单介绍。
1.1 PTN的网络功能架构
PTN具有以下技术特征:
采用面向连接的分组交换(CO-PS)技术,基于分组交换内核,支持多业务承载。 
严格面向连接。该连接应能长期存在,可由网管手工配置。 
提供可靠的网络保护机制,并可应用于PTN的各个网络分层和各种网络拓扑。 
为多种业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质量保障。 
具有完善的OAM故障管理和性能管理功能。 
基于标签进行分组转发。OAM报文的封装、传送和处理不依赖于IP封装和IP处理。保护机制也不依赖于IP分组。 
支持双向点到点传送路径,并支持单向点到多点传送路径;支持点到点(P2P 
分组传送网络包括3个PTN层网络,如图1所示[3]。它们分别是PTN虚通道(VC)层网络、PTN虚通路(VP)层网络和PTN虚段(VS)层网络。PTN的底层是物理媒介层网络,可采用IEEE 802.3以太网技术或SDH、光传送网(OTN 电路交换 
1.2 PTN的多业务承载和数据转发功能
在基于MPLS-TP的PTN网络的多业务承载架构[4]中,MPLS-TP的网络客户层包括基于PW的仿真业务、采用MPLS标签的业务和IP业务。目前阶段,该承载架构的标准主要规范基于PW的仿真业务,包括TDM业务、以太网二层业务和ATM业务;对采用对等模型承载IP和MPLS业务的功能要求待研究。PTN的业务承载均是采用面向连接的机制,基于无连接的实现机制不在标准范围之内。
对基于PW的仿真业务,基于MPLS-TP的PTN应当满足以下功能要求:
(1)PTN统一采用PWE3封装来承载仿真类业务。PWE3控制字的使用应符合RFC4385。
(2)PTN支持TDM业务仿真和传送,具体要求如下:
应支持基于非结构化仿真(SAToP)模式的TDM业务承载。PWE3封装和控制字应符合RFC4553。SAToP模式适用于任何信号结构的TDM电路仿真。 
可选支持基于结构化仿真(CESoPSN)模式的TDM业务承载。PWE3封装和控制字符合RFC5086。CESoPSN模式主要用于N×64kbit/s信号结构的TDM电路仿真,并可节省带宽。 
可选支持基于SDH仿真(CEP)模式的TDM业务承载。PWE3封装和控制字符合RFC4842。CEP模式主要用于基于VC12或VC-4信号结构的SDH电路仿真。
 (3)PTN支持以太网二层业务的仿真和传送。
具体要求如下:
支持以太网线型业务(E-Line)、以太网专网业务(E-LAN ITU 
应支持基于端口、端口+VLAN 
应支持采用网管的静态配置方式建立以太网业务。可选支持采用信令 
PWE3封装和控制字应符合RFC4448。
(4)PTN可选支持ATM 
基于MPLS 
(1)MPLS-TP的数据转发机制是MPLS数据转发(RFC3031)的子集,并应满足RFC5654中规范的传送需求。MPLS-TP不采用基于IP 
(2)MPLS-TP的标签堆栈功能应符合RFC3032和RFC5462的规范。MPLS的生存时间(TTL)处理机制应符合RFC3443的规范(VC和VP两层TC和TTL的模型一致,宜采用管道模型)。
(3)PW和LSP标签的范围应支持1~1 048 575(即2 20-1),其中0~15为保留标签(供PTN网络 
(4)应当支持以下标签交换功能要求:
源节点进行PW和LSP标签的正确添加,并支持将多条PW复用到一条LSP中。 
宿节点进行PW和LSP标签的正确剥离。 
应支持单段伪线 
1.3 PTN网络保护功能要求
PTN网络支持的保护方式分为以下三大类:
(1)PTN网络内的保护方式
PTN网络内的线性保护包括单向/双向1+1路径保护、双向1︰1或1︰N (N >1)路径保护、单向/双向1+1 SNC/S保护和双向1︰1 SNC/S保护,应至少支持双向1︰1保护机制。 
PTN网络内的环网保护包括Wrapping和Steering两种保护机制,应至少支持一种环网保护机制。
 (2)分组传达网与其他网络的接入链路保护
TDM 
以太网 
(3)双归保护
PTN网络内保护和接入链路保护相配合,实现在接入链路或PTN接入节点失效情况下的端到端业务保护。具体实现机制待研究。
PTN的网络内保护方式应满足以下通用功能要求:
(1)PTN的保护倒换应支持链路、节点故障和网管外部命令的触发,并应支持各种倒换请求的优先级处理。故障类型触发支持物理链路、VP/VC信号失效(SF)和中间节点失效,支持信号劣化(SD)。外部命令触发支持锁定到工作、强制倒换、人工倒换和清除命令等网管命令。
(2)保护倒换方式包括支持单端倒换和双端倒换类型,支持配置为返回或不返回操作模式,支持等待恢复(WTR)功能的启动和等待恢复时间的设置。
(3)保护倒换时间。在拖延时间设置为0的情况下,保护倒换引起的业务受损时间应不大于50 ms(对SD触发的保护倒换除外)。
(4)拖延时间设置。在PTN的底层网络(如WDM OTN 
1.4 PTN网络的OAM架构和功能要求
PTN网络的OAM功能包括PTN网络内的OAM机制、PTN网络业务层OAM机制以及接入链路层的OAM机制等。
PTN网络内的OAM分为告警相关的OAM、性能相关的OAM和其他OAM三大类,VC、VP和VS 3层的OAM功能要求如表1所示。其中,主动OAM是指周期性连续实施的OAM操作。主动上报故障和误码性能的检测结果。按需OAM指人工发起的有限次数的OAM操作,通常用于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2 PTN行标中的关键问题探讨
在PTN行业标准起草过程中,存在一些有争议的关键问题,涉及标准的技术选择、PTN的网络应用和后续发展等方面。我们牵头组织了相关讨论,部分有了初步结论,部分还有待后续研究,在此与大家分享:
(1)MPLS-TP的OAM实现机制和封装格式问题
目前有T-MPLS G.8114、G-ACh[5]+Y.1731 OAM PDU 运营商 Cisco Juniper 
(2)PTN环网保护的实现机制
目前IETF初步认可了环网保护需求,但具体实现机制有MPLS-TE FRR应用在环网拓扑[8]、IEEE ITU 
(3)PTN与MSTP 
由于PTN的使命是逐步替代基于SDH 
(4)PTN支持IP/MPLS三层功能需求问题
在全业务运营和LTE 路由器 
PTN技术在与IP/MPLS竞争融合 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