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的第一感觉,往往是比较准确的。2G时代的短信、彩信业务发端于运营商的手机终端C2C,但也很快被互联网企业变成大规模的网站到手机端的B2C。这种表述不尽准确,但也确实存在这个事实。虽然这种B2C带有单向广播的属性,但是对于商家却是个宝贝。而不论B2C还是C2C,对于运营商而言当然也同样都是聚宝盆,投入不多产出不少,尤其客户掌握短信技能的自助性也使运营商的客户培训和售后成本几乎为零。
3G时代的手机短信、彩信依然如同2G,可能新增视频短信、音频短信,或者简称视信、音信什么的,也会很快加盟到短信阵营。尤其近半年来迅速崛起的微博,恰好把传统的博客甚至播客之类的应用,从电脑上拖入了手机之中。这次,显然是互联网企业率先领跑,而运营商的手机终端用户们,只是毫无主观意识地被引入了这个潮流之中,并且在此进程中,无声无息地打破了手机WAP与电脑WEB之间的界限,微博的信息量恰恰适合这种合而为一的平台。在此项进程中,运营商们似乎有些滞后了,几乎完全成为几大门户网站的通道,没能形成自己的聚合平台。
也许现在下此结论为时尚早,在本人看来,微博对之于3G手机,如同短信、彩信对至于2G手机,其数据应用的前景极为广阔。如果微博解决了视频短片或音频短信的上载,这个其实不难,或者再加上实时信息的在线短播,这个有些难度,那么,微博将是人们随时随地应用最多的3G手机数据业务之一。虽然培养用户的使用技巧和使用习惯需要一些成本,但是对于精通于互联网应用的人们来说,基本上没有障碍。即便是对于新手,使用难度也不会太大,而且应当会产生如同短信般的长尾效应。
微博客户端软件的量身定做,将为人们提供多种适合的选择,而且如果运营商的介入,可能会更好地提供更为便利的实时沟通承载能力,包括微博拓展到音频、视频的领域。
对此种种应用的阐述,目前也还只能看做是一种未必成熟的预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