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中国目前互联网用户人数达3.84亿,超过了美国和日本的总和。但该庞大的数字仍仅占中国总人数的29%,也就是说未来增长空间巨大。目前中国互联网接入的主要途径是通过PC接入互联网,大约有20%的人口拥有自己的电脑。
目前大批网民通过网吧上网、使用办公室电脑以及分享家庭电脑的方式接入互联网。与此同时,中国总人口的57%,或7.69亿人拥有移动电话,虽然中国移动互联网才刚起步,但未来有望大规模采用。
通过中国数字化消费者各种各样的活动可以看出,PC所有模式(PC ownership)曾带来一系列的便利,比如,以最大的优惠网购商品、通过网络随时收看NBA球赛、下载最新上映的电影、同朋友随时联系等。由此可见,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中国以PC基础的互联网平台的各种活动是网络行为的主流。但是数字消费者的活动正超越PC所有模式,比如通过网吧连入互联网的消费者也尝试着使用其它平台连接入互联网。随着手机宽带互联网的发展,早期的使用者会将以PC为基础的互联网使用模式转移到他们的移动设备使用中去。
对大多数中国数字消费者而言,使用互联网已经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里定义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每月至少上网一次,每天平均在线2.7小时。2006年的时候,每天平均在线时间为2.4小时,比美国用户多0.4小时。这意味着在主要新兴市场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即“BRICI”),中国在拥有了最活跃的数字用户。2009年的时候,中国网民每日所有上网时间超过了10亿小时,是美国的两倍,预计到2010年,该数字将达到20亿美元。
农村市场:引领下一波发展浪潮
分析预计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渗透率将翻番,互联网用户人数将超过6.5亿人,这个数字仍不足中国总人口的50%。大部分的增长来自中国农村地区。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以期刺激消费增长。虽然农村地区宽带普及率仍然很低,但网络覆盖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尽管中国农村宽带覆盖率不平衡,但大部分新用户都来自农村地区,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首次在网吧接触网吧的农村年轻人。另外,农村地区年轻的互联网用户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最活跃的用户群体。在农村互联网用户中,年龄低于30岁的用户占77%,低于20岁的超过农村互联网用户的一半。
除了中国政府宽带基础设施建设,刺激农村互联网渗透率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可支配收入的增长。2009年,农村地区人均年收入从2005年的407美元增长至758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7%。2009年的时候,农村人均年收入超过882美元的人占农村总人数的34%,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54%。
拥有自己电脑的现象在农村地区是比较罕见的,只有16%农村人口通过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通过家庭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搞到70%。超过一半的农村互联网用户通过网吧上网,城市居民通过网吧上网的比例是38%。电脑价格稳步下降以及电脑公司寻求农村新机遇都将成为农村电脑普及率增长的动力。
娱乐和通信
相比其他国家,中国互联网用户在线行为模式独特。具体来说,中国互联通用户通过网络达到娱乐和沟通的目的。
其中最鲜明的一个习惯就是即时通讯工具使用率超过电子邮件。例如,87%的中国数字消费者使用即时通讯工具,只有53%的人使用电子邮件。相比之下,印度、巴西、俄罗斯、美国和日本的电子邮件使用了都在77%至95%之间。印度即时通讯工具使用率仅次于中国,达62%。
在中国,在线音乐、在线视频使用量最高。排名第二的是新闻阅读(次于日本)。可用性是在线娱乐活动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而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执行力度的不足也成为视频网站和音乐网站成为主要娱乐目的地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目前很多这样的平台正面临着获取牌照的问题。
数字消费者更喜欢在线接收内容的另外一大原因是便利。比如,尽管电视剧《蜗居》可以通过中国电视网络观看,但两位受访女性表示,她们仍愿意在任何自由时段收看该电视剧,比如可以选择在视频网站优酷(Youku.com)收看。而且在线平台也方面数字消费者收看重要的即时事件。比如,中国NBA迷更愿意在线收看NBA直播,而不是去收看CCTV的节目。快速访问是另外一个原因,中国互联网用户在文件分享网站更新内容的速度远快于传统媒体渠道。而且访问这些内容还是免费的。
网络游戏是中国日益增长的另外一种娱乐形式。比如腾讯旗下的《地下城与勇士》和网易旗下的《魔兽世界》都是异常受欢迎的网游产品。受访的29岁桂林单身员工朝军(音译)表示,“我喜欢玩网友,尤其是《魔兽世界》。”对于朝军和其他许多人来说,网络游戏也是建立社交联络的一种形式。他说,“网游使我下班后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同朋友们一起玩网游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
当前中国数字生活的形成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网民的互联网行为如此与众不同?只有了解了中国具体的历史、经济以及社会文化才能解释清楚。
廉价的接入成本
中国政府致力于全国各地电信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努力,使得宽带互联网变得既实惠又方便。事实上 ,宽带使用比拨号上网便宜得多。
数字化进程
尽管许多西方人曾经,或者依旧拥有CD播放器、VCR、调至解调器和固定电话。中国经济的发展促使消费者绕过这些旧技术,直接进入MP3、DVD播放器和移动电话。因此,中国互联网用户非常熟悉在线媒体平台及文件分享技术。
免费内容
在中国,互联网用户可以访问无限量的免费内容,比如,我们所采访的居住在北京的26岁的Feng,他说 ,“我绝不会向音乐和视频付费,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选择。”
教育是重点的传统
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传统中,一直重视教育。这意味着中国的父母将孩子学习的机会看做基本的物质需求。来自海南的38岁的家长肖鹏(音译)表示,“我女儿的教育对她的未来至关重要,为了她有更好的未来,我愿意做所有值得做的事情。”中国家长普遍认为电脑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工具,不同于奢侈品。这种想法导致2008年中国售出大约4000万台电脑。即使是不富裕的家庭也会尽力为孩子购买电脑。
学生将电脑带去大学
大学生随身携带电脑,用来满足完成作业和社交的目的。来自北京的21岁的高路(音译)表示,“我用电脑记笔记,用搜索引擎搜索文件和学习资料。”他还是用即时通讯工具以及电子邮件,同时还是网络游戏的拥趸。
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政策也是中国互联网娱乐和通讯业务流行的一个原因。为了控制人口,目前互联网年轻用户大部分是家庭唯一的孩子。同样,由于对教育文化的重视,这些孩子往往在家中也需要学习。他们的电脑帮助他们同同学讨论作业,当然也让他们沉迷于社交交流和网络游戏。
工作场所网络化
随着总过数字化一代的成长,他们将上网习惯带进了工作场所。受过良好教育的新工作者通过电脑和互联网处理日常工作,同时也满足社交和娱乐等目的。例如,腾讯提供的IM工具QQ,允许员工通过QQ讨论工作,而不仅局限于企业邮箱。
国营媒体没落
尽管在中国有超过50个有线电视频道,但在数字化每天的今天,内容的多样化无法媲美网络。印刷媒体内容也相对落后。电影票也很昂过,而且选择非常有限。
中国媒体产品落后促使互联网成为娱乐和交流的主流。这反过来又创造了一个庞大的内容基础,并改变消费者习惯,许多人现在更喜欢这种便利的定制的在线体验。北京白领戴鹏(音译)表示,“我现在很少买报纸,我看而已通过手机纸、移动互联网以及一些内容门户获取信息。相比从前,我看电视的时间也少了很多,因为很多电视内容可以轻易在网络中找到,你可以看你想看的任何部分,而毫无限制。”
个性化表达
电视和报纸的观点相对统一,中国互联网用户发现网络成为其个人观点的表达的一大机会。这意味着加入网络社区和博客,在BBS进行讨论,或者在社交网站展现自己个性的头像和装饰。每个人都希望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在线社区
正如我们前面所讨论的,中国年轻人放学后会继续回家学习。他们急需通过网络找到课程的代替品。他们通过社交网站和在线游戏建立起同学社区。大学生也期待在互联网形成自己的社区。随着农村用户的成长,他们也希望形成自己的社区,同农村的伙伴联络。
共同语言
语言也会对互联网统一产生微妙的影响,中国语言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比如有普通话、粤语等,这些往往成为理解的障碍,但是却不限制书面历届,因为所有的语言都依赖于相同的字符。最为一个基于文本的媒介,互联网将人们聚集在一起,彼此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