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中期,分拆为中国邮政与中国电信。随着电话业务也逐步发展壮大,于21世纪初形成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等五大主要运营商格局。这五大电信运营商的主要业务及区别如下:
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的区别:原中国电信以长江为界拆分成网通和新电信,2002年拆成南方21省和北方10省,南方的21省加上后来成立的北方电信和北京电信成为现有中国电信,北方10省加上原网通和吉通又在南方成立相应机构成为现有中国网通。所以中国电信与中国网通从事的业务是一致的,都是从事固定电话、小灵通、宽带等基础业务,只是在地域上有区别,南方叫中国电信,北方叫中国网通。
中国铁通是从原铁道部分出来,也就是随着原铁路的内部电话,2002年从铁道部分离出来成立了中国铁通,其业务类型与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是完全一样的。
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移动是原中国电信拆分出来的。专门从事手机业务,移动通信业务海外上市成立了现在的china mobile,后来电信又以长江为界拆分成网通和新电信,因此china mobile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运营商。如139、135、136、137、138开头的号段均属于中国移动。
联通公司全称叫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移动同属于手机业务的运营商,只不过其号码段不一样,130、131、132、133等均属于中国联通,其中中国联通双分为G网和C网,C网乙是我们常称的133号段,需要专用的手机。
2008年底五大通讯运营商进行重组,见下图
由此可见,中国通讯行业形成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三足鼎立的局面,三家均是全业务运营商,即既有移动业务运营资质又有固定电话业务运营资质。
中国联通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于2008年10月15日由原中国联通红筹公司、中国网通红筹公司合并成立。其前身之一的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于1994年7月19日成立的我国唯一一家能提供全面电信基本业务的综合性电信运营企业,主要业务经营范围包括:GSM移动通信业务、国内国际长途电话业务(接入号193)、批准范围的本地电话业务、数据通信业务、互联网业务(接入号16500)、IP电话业务(接入号17910/17911)、卫星通信业务、电信增值业务、以及与主营业务有关的其他电信业务。服务网号为"130、131、132、155、156、185、186" .2006年6月21日、22日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它标志着中国联通全面与国际接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新机制下建立的300多个分公司和11个子公司遍布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澳门特别行政区,为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8年5月23日,中国联通分拆双网,其中CDMA网络并入中国电信,从2008年10月01日正式开始分拆,133和153号段正式并入中国电信,联通停止CDMA业务,CDMA网络正式移交中国电信运营,保留GSM网络。2008年10月15日,中国联通、中国网通红筹公司正式合并。2009年1月7日经国务院同意,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与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重组合并,新公司名称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由国资委代表国务院对其履行出资人职责。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英文China Mobile Communications Corporation,简称China Mobile,(港交所:0941 NYSE:CHL)是一家基于GSM和TD-SCDMA制式网络的移动通信运营商,简称中国移动。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是根据国家关于电信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在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资产总体剥离的基础上组建的国有骨干企业,于2000年4月20日成立,由中央政府管理。2000年5月16日正式挂牌。中国移动英文简单读法 China Mobile。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最初被称为“中国邮电电信总局”。1995年进行企业法人登记,从此逐步实行政企分开。1998年,邮政、电信分营,开始专注于电信运营。1999年,中国电信的寻呼、卫星和移动业务被剥离出去。2000年,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正式挂牌。2001年, 中国电信被再次重组,进行了南北分拆。2002年5月,新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重新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5月24日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包括资产和用户),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2009年1月7日14:30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放3张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此举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其中中国电信获CDMA2000牌照。
第二章 联通和移动市场竞争比较分析
第一节 联通和移动用户量的比较
联通几年来的用户增长情况
中国联通(0762)今日公布最新营运数据,4月份GSM用户增加114万户,增长率1.04%,总数突破1.1亿户;而今年前4个月累计净新增GSM用户达442万。四月份CDMA用户新增48.3万户,增长率分别达到1.28%,总用户数达到3820.7万户。目前,中国联通总用户数(G网+C网)达到14,850.5万户。
从整体上看,2007年前四个月,C网用户累计增长171.4万户,占新增用人数的27.9%;G网用户累计增长442.5万户,占新增总人数的72.1%。从结构上看,C网新增用户多为后付费用户,占到新增用户数的95.16%,而G网的新增用户中,后付费和预付费的比例差别不大。
联通国际国内长途电话业务方面,电路交换长途电话今年前4个月累计去话通话时长36.22亿分钟,IP电话累计去话通话时长为40.76亿分钟。
有媒体报道,中国联通加大G网投资是为重组做准备。联通有关部门出面否认指出:中国联通并没有停止对C网的投资,C网前几年进行过大规模的投资,其容量已经完全满足C网用户的发展。因此目前重点投资G网,完全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考量。 今年还会有几十亿资金投入。
中国联通(00762.HK)昨日公布了合并后第7个月的主要运营表现,数据显示,中国联通4月份GSM新增用户114.1万,比3月份净增184.8万,累计总用户数达1.39亿;而本地电话用户净减17.1万户;宽带用户净增54万户。中国联通(600050)今日公告显示,截至2007年12月31日,联通的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16,028.1万户,其中GSM用户数11,918.4万户,CDMA用户数4,109.7万户。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2月31日,公司GSM用户中,后付用户数有6232.7万,预付用户数有5685.7万;CDMA用户中,后付用户数和预付用户数则分别为3779.3万户和330.4万股。
从2007年度来看,当年公司GSM用户净增数达到1,331.1万户,后付用户和先付用户分别有806.0万户和525.1万户;当年CDMA用户净增数为460.4万户,其中后付和先付用户分别为433.9万和26.5万户。
数据还显示,公司2007全年的电路交换长途电话累计通话时长达111.590亿分钟,其中国内长途109.777亿分钟,国际及港澳台电话1.813亿分钟。公司全年IP电话累计通话时长为121.188亿分钟,其中国内长途120.175分钟月9日在上海召开的GSM协会2009年亚太专题会议上,中国联通高级副总裁赵继东表示,截至今年7月底,中国联通用户总数突破3.2亿户,规模为世界第五。未来联通3G业务将得到长足发展。
赵继东说,中国联通是中国内地三大运营商之一,目前中国联通用户总数为3.2亿户,其中宽带用户3572万户,GSM用户1.77亿户,固定电话(含小灵通)用户1.08亿户。用户规模位于世界第5位,市值位于世界第12位。
中国联通于今年初获得了WCDMA运营牌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球共有285个商用的WCDMA网络,覆盖了超过130个国家的近45亿人口,全球共有约3.5亿WCDMA网络用户,约占全球3G用户的77%。中国联通获得WCDMA牌照后,立即启动了网络建设、产品研发等相关工作。
截至7月底,中国联通国内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10.3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超过3.38亿人。
今年是中国的3G元年,中国三大运营商都获得了3G业务经营牌照,3G的技术和历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各类用户总数变化情况所属报告:2004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财务对比报告从历年各类用户增长情况来看,用户总数增长最快的是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自2002上市以来平均年增长率在170.5%,分析认为这主要是CDMA数据通信优势,以及辐射、通信容量、价格等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这也和中国联通的营销策略有关系,中国联通一直把CDMA作为自己发展的重点和优势,投入力度也比较大。 中国移动预付费用户与中国联通GSM用户增长速率相当,在2004年年增长率分别为33.7%和31.8%,用户总数分别达到了14400万和8400万,中国移动预付费用户包括神州行用户和动感地带用户,占移动用户总数的比例为45.6%。 中国移动签约用户主要是中国移动的高端客户,包括全球通用户和一些集团用户,近年来增长缓慢,2004年签约用户总数为2800万,比上一年增长3.1%,主要是由于高端客户市场规模的有限以及市场对高端客户的抢夺比较激烈造成的。
用户数对比表
移动与联通用户量对比结论
联通的用户数量增幅自07年10月份以来连续两个月缩水,凸显了在用户数量的争夺上与中国移动之间的差距逐渐扩大。但由于国内通信市场的迅速增长以及对3G业务的预期,使联通业务仍呈较好增长态势,用户增长数量仍处于稳定状态,在中国移动占领高端用户的同时,联通的低端用户基础有很强的保障,用户数量增幅减少不影响企业自身盈利性。企业08年业绩水平看好。
与联通用户增量形成反差的是中国移动11月份单月增量为651.7万户,为历史上第二高点。
基于目前数据,鉴于中国移动的强势地位以及联通CDMA新增摊销额的减少,联通在新增用户的争夺上与中国移动相比处于弱势的状况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另外,虽然中国联通的用户总数已超1.5亿,但相对于中国移动,不论从增长速度还是总用户数都有一定的差距。从今年4月份的数据来看,4月份中国联通新增用户数为162.3万,其中新增GSM用户数114万,新增CDMA用户数为48.3万。而中国移动4月份GSM用户新增数量已达创纪录的528万。另外,截止4月份,中国移动GSM用户总数已达3.214亿。
中国联通用户总数增幅从2000年的3.1倍降为2002年的1.41倍,增幅下降趋势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预付费业务增幅下滑。1999年以来,预付费用户年增加幅度居高不下,最高时达到29.3倍,最低也达1.89倍,直接推动了用户总数的增加。而经过几年大力发展,预付费业务数量已及其庞大,而基数大必定意味着增幅下滑,同时随着国内竞争加剧,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推出动感地带等业务、实施降低资费等措施吸引低端用户,分流了大量预付费。
从竞争力指标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联合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在行业内领先的竞争力主要由于该公司规模类指标很高,规模类指标的净利润、销售收入、净资产均为行业内第一名。(http://www.spforum.net/files/200707/info-42812-147685.doc#_Toc54494183)
但是,联通的效率类与增长类指标均较差,效率类与增长类指标中仅有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由此可见,联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与前几年国家投入较多的资金以及该公司主营业务的垄断性有关。未来联通应该将提高竞争力水平的重点放在提高效率类指标与增长类指标上。
联通竞争力预测结果显示,联通的销售收入的标准值从3调整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竞争力基础数据从1.2865下降到0.7165,排名从第一名,下降到第四名,从而可以看出该公司的竞争力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该公司近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标准值从-0.1863调整到行业平均水平后,竞争力基础数据从1.2865提高到1.3163,排名仍为第一,从竞争力提升程度分析,该公司的竞争力提升空间也不大,联通竞争力下降的可能性大于上升。
得益于国内互联网用户总量的飞速增长和对传统拨号上网业务的大力拓展,中国联通2002年互联网业务用户总数达到729.2万户,是2000年的17.6倍,比上一年增长了1倍以上。但是中国联通的互联网业务过多的依赖于传统拨号业务,而新业务——宽带专线上网用户过少。尽管比1999年增长了4倍,中国联通目前宽带业务也仅有微不足道的2.3万户。在宽带业务日益成为主流上网接入方式的今天,这种畸形发展的状况如果不能有所改观,必定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影响中国联通数据业务的进一步发展。
解决措施
1.针对处于相对成熟期的G网和成长期的C网,联通制定了不同的战略目标。未来两年内,中国联通GSM的战略目标是:一、加强服务、稳定客户、降低流失率,抑制小灵通。二、短信和寻呼为平台,促进增值业务,提升客户价值。三、为CDMA业务和公司的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相应地,联通CDMA地战略目标则是:一、理顺产业链,建立终端、渠道和内容供货商两大战略联盟;二、以“杀手锏”的终端和增值业务为卖点,以促销和需求拉动市场高速成长;三、以品牌和服务为特色,以清晰、环保、保密为诉求,树立时尚、高端的形象。
两网运营带来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如果中国联通仍坚持走双网同时发展的道路,到2010年,联通的现金流的净现值将出现200亿元的负值,资金缺口甚至将高达1000亿元人民币。
2、最新进展
高通与联通共同测验通过GSM 1X技术。高通GSM 1X技术方案正式完成第一阶段的试验则无疑为解决联通的这一难题带来了一丝的曙光。在高通的技术方案支持下,联通GSM业务完全具备了增值的可能,因为其在GSM成熟的语音技术之外提供了极具增值业务潜力的CDMA 1X数据业务功能。这样一来,联通的GSM在数据业务上就不会在与移动的竞争中落于下风,而联通的CDMA用户即使对于其网络的质量不够满意,GSM 1X也可以成为其继续留在联通的网络之中,而非转投其他运营商阵营的一种后备选择。
由此看来,如果高通的GSM 1X技术能够在短期内实现商用,将会起到同时促进联通两网业务的积极作用,而联通的G网和C网之间也将出现由竞争走向竞合的转机。不过需要指出的是,这一良性关系的实现除了要依靠联通本身的宣传和协调之外,终端手机厂商的支持也相当重要,而这其中高通将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因为其就GSM 1X技术所收取的专利费的多少将会直接影响到手机厂商投入GSM 1X产品的热情和力度
劣势
(1)象征低端的品牌形象
经过多年的运营发展,中国联通成功的树立了中国移动业务运营巨头的形象,在广大电信业务用户中拥有极高的知名度。但是遗憾的是,由于中国移动先发优势造成了联通网络覆盖地区相对较少、网络信号相对较弱、用户质量相对较差的形象,中国联通成了低端用户的象征。CDMA经营策略的转变使得中国联通丧失了一次转变形象的机会,至少在几年内,CDMA业务的运营并不能明显提升中国联通的品牌美誉度。
(2)并不成功的多业务经营策略
中国联通是中国目前唯一全业务经营的电信运营商,涉足了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和网络通信业务等所有基础电信业务。但是这一全业务经营战略并没有给中国联通带来百花齐放的局面,相反,各个业务的发展均不尽人意。由于固定电话业务利润微薄,联通在该领域正逐步收缩阵线,转而经营IP业务,市场占有率甚至排在中国铁通之后;网络通信业务排名电信、网通之后;寻呼业务虽然位居全国第一,但是面临用户大量流失、收入急剧下降的窘境;移动通信业务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但是与中国移动相比,收入差距绝对值一直扩大。
中国联通必须进行新的战略设计,“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有市场、有利润的区域和业务经营与发展。
所以,采取对应的措施就是提高品牌形象,制定成功的经营策略。
中国联通的投资建议:短期把握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性机会,中长期建议谨慎;在重组过程中,中国联通享有重组优势地位,一方面溢价出售CDMA用户价值,另一方面在联通红筹换股合并网通红筹的过程中,以移动运营商高估值水平换股合并固网运营商的低估值,存在投行价值,我们建议投资者把握联通红筹(或联通A股)在重组过程中的交易性投资机会,详细合并价值请跟踪即将发布的《中国联通合并价值分析报告》;从中长期看,重组后,新一轮的竞争将会加剧,弱势运营商无论是业务表现还是用户发展均将处于弱势地位,中期建议投资者持谨慎态度,长期建议关注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力度以及管理体制的改革进程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