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工业信息化部发放第三代移动通信牌照,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3G时代,新的网络结构和功能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信息和移动互联网服务,2012~2015年将是3G市场的大规模迁徙期,①一个真正的3G时代即将到来。
传媒业亦需未雨绸缪,思考在3G时代的自身方位,提早布局,迎接新的挑战,抓住新的机遇。
突破体制束缚:多种资本进入,跨界合作得以实现
在3G时代,由于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的融合,传媒业可作为CP(内容供应商),与产业链条中的其他环节合作融合,从而获得更多资金流。日韩在本土获得3G商战的取胜经验后,急切地将投资目光转向中国:日最大的移动SNS公司MIXI已于去年在上海建立了分支机构,韩国最大的社区网站赛我网也于不久前宣布正式登陆中国。②随着资本市场的活跃,传媒业的生产力将进一步释放。
“媒介融合”的呼声在政、学、业三界屡屡响起,但我国的传统媒体,和除商业网站以外的网络媒体,因其主管单位的行政级别不同而有了高低之分,“小鱼吃大鱼”的模式很难推行。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媒介融合潮”中,很多是同级党委宣传部主管下的“二台(电视台和电台)一报一网”拼盘组合,由市场推动的媒介融合较少。跨行业、跨区域的媒介合作也一直囿于条块分割而进展不大。
3G产业的业务涉及移动运营、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服务供应(包括内容供应)、终端提供等众多方面。为保证足够低的使用成本,客户不会与上述每个领域直接接触,而是接受专业的一揽子解决方案,这就要求各环节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提供真正有价值的增值服务。
产业间的融合使得传媒可介入许多原本被排斥在外的行业,获得更大的赢利空间和机遇。跨界合作主要基于资本、业务层面,不会冲击媒体所有权。随着传媒业生态的活跃,这种合作流动性会更强:一旦发现赢利点,媒体可马上寻求该领域最有优势的企业合作,合作对象不再固定化,体制的束缚将得到极大突破。
改变传播角色:从信息的发布者转向传播内容的整合供应商
在3G时代,由于以下几方面因素,传媒的传播角色将发生改变:
1.传受格局改变,传媒无法独占信息发布者的地位
在3G时代,传播终端主要由设备制造商控制,渠道建设也由运营商主要承担,媒体无法严格控制终端规格和软件标准,面临渠道可控性减弱的挑战。另外,高速的传输速率和日益稳定的无线网络使得个人媒体的大规模出现成为可能。与厚重的BBS相比,IM、微博(以Twitter为代表)等与手机适配的传播方式更轻巧快捷,可在第一时间介绍情况、发布第一现场的手机图片和视频,让3G用户成为许多新闻事件的第一见证人和第一发布者。原有的传受格局被彻底打破,传媒无法再独占信息发布者的地位。
2.内容过剩过杂呼唤专业整合者出现
方便快捷的3G网络将极大地激发大众的创作热情,CNNIC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手机博客的活跃用户约为250万,交友类产品也取得了显著的市场突破。海量创作群体的涌现,使得“内容过剩”成为可预见的状况,传媒利用专业化优势将内容资源进行分化和集成,做专做强,在嘈杂的3G信息传播环境中为用户提供清晰的信息和有力的声音,不仅可行,同时也是必要的。
3.新的产品销售方式要求多次整合内容资源
在3G时代,传媒产品的销售方式将改变,从一次性消费变为一次生成、多次销售,这就需要对内容资源进行多次整合。如ABC、NBC、FOX等已成立相关部门,将旗下的新闻、电视剧等节目制作成移动电视格式,供移动电视运营商使用。
另一方面,传媒在3G时代还应积极介入传播渠道,既要为传媒产品寻求更好的展示平台,又要充分利用新渠道更好的到达率进行用户调查,搜集市场信息,进而制订出更为精当的市场策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