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9年开始,电子邮箱这项互联网应用进入蓬勃的成长期,发展速度与其他互联网产品一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每一个网民的必需品,然而和其他互联网早期产品一样,电子邮箱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免费”的标签,然而企业邮箱的出现试图打破人们的惯性思维。经过10年发展,企业邮箱在收获市场和用户的同时,其盈利模式也得到了理解与尊重。
企业邮箱发展的10年,也是中国企业大规模引入信息化的10年。信息化的推动,带来了企业面貌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我国企业科技水平程度低、底子薄是不争的事实。以信息化首要工具企业邮箱为例,10年发展仅促成国内4000万中小企业不到4%的使用率。
国内企业的信息化意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自然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企业邮箱提供商自身专业性和产品实用性与用户需求的不匹配日益成为行业发展的阻力。
行业发展初期,受市场盲目性影响,大批互联网企业做起企业邮箱业务。但互联网产品的运营模式,即仅将邮箱作为增加流量的附属品,与企业邮箱自身要求的通信稳定性、可管理性相背离,造成了产品在企业级应用领域的水土不服。大好前景的假象背后掩盖着诸多提供商惨淡的现实。相比之下,通信企业在运营企业邮箱时则显示出先天优势。以263为代表的新通信企业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打破企业邮箱行业的固有魔咒,不断实现业绩增长,推进企业邮箱盈利模式的发展成熟。
10年的市场导入期对企业邮箱提供商来说,无疑是大浪淘沙。精简过后,行业格局日趋明显。2006年初,263推出创新性容量销售模式,即将企业邮箱由M容量销售调整为单个用户标配G容量。该模式让263企业邮箱的使用率提升了8倍,成为行业发展的转折点。
从2006年起,263企业邮箱的收入和用户数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保持强劲增长,2008年更是实现8000万的骄人业绩,并在产品、运营、服务、渠道等方面进一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目前,263以60万的实际使用邮箱用户占据行业五分之一的市场份额。
探究263企业邮箱的成功因素,直观感觉一定是其硬件投入上的大手笔。从自建业内唯一自有机房到近亿元的设备累计追加,频频出手的263豪气冲天。但公司副总裁李锐对此却有不同理解,他认为:“硬件投入是必备的,运营理念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比方说服务器,过去选贵的,现在选择通信设备商的,因为它稳定。这是用户对稳定、安全和快速的产品需求决定的,也是通信企业自身决定的。”
成功可以效仿,但未必能够简单复制。以互联网企业为例,它讲求快速、方便,但忽视运营持续性、保障性与安全性,企业邮箱仅作为附属功能。这是互联网企业与通信企业在运营上的本质区别。对此,263总裁芦兵做了形象比喻,“就像买车送对讲机,它不是电话,不保证通信需求,不需要运维;但电话出了问题,那是一定要解决的,就需要运维了。邮箱的根本属性是通信产品,是企业级通信工具,运维是与生俱来的”。
艾瑞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电子邮箱市场规模为6.4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10年将接近16亿元人民币。其中企业邮箱预计到2010年所占比重将提升至24%。整个市场对企业邮箱的需求正在快速攀升。应该说,在运营企业邮箱方面,通信企业具备先天优势,其通信运营理念打破了笼罩企业邮箱行业的魔咒,促成了行业的繁荣。263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人民邮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