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小灵通注定命运多舛。
它一出生就伴随着争议,如今,面临退市,争议再一次笼罩着它。
它以资费便宜、辐射小、电池耐用等优点创造了中国电信业的奇迹。但是,当它还没有完全从非议的漩涡中挣脱出来,却又不得不以出局的方式匆匆结束自己的行程。我省30万小灵通拥趸者,不得不“另谋出路”,面临新的选择。
小灵通将在2011年底前清频退网,相关运营商不得发展新用户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各方热议。就像当初小灵通开疆拓土时被部分业内人士指责为“违规业务”,“落后技术”,“占据了国家没有正式分配的1880-1920MHz频段”等等非议一样,小灵通的清频退网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拥有30万用户小灵通的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以下简称省电信公司),在清频退网消息出来的第一时间便向社会承诺:“服务不受影响”,“正积极研究部署转网方案,尽最大努力维护小灵通用户的利益不受损”。该公司群工部主任周生军多次向记者说明,目前公司还没有收到政府或集团公司下发的任何形式的通知,小灵通业务都在正常运营,但不论最终结果如何,都将坚持“用户至上”的服务准则,为在网小灵通用户做好服务。
小灵通退网已成事实,但是,小灵通在全国攻城略地,抒写辉煌的过去依然让许多消费者念念不忘。“市话的价格手机的便利”不知打动了多少消费者,同时电磁波辐射极小,耗电省,电池耐用和连续通话时间长等优点,深得用户喜欢。
青海湟川中学高中部马老师使用小灵通有5年了,她认为小灵通最大的功劳在于,迫使其它的通信企业不断降低费用。现在虽然通讯很发达,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资费越来越便宜,但是“小灵通还是最实惠的通讯工具”她说,她担心小灵通退出,市场竞争将减缓,实惠会不会跟着缩水?
小灵通如此“短命”,让一部分商务人士倍感忧虑,王秀琴便是其中一位,她认为她用了8年之久的小灵通号码,和她的店名一样属于无形资产。通过广告,她的小灵通号码已经为国内外客商所熟知。现在要放弃小灵通,她需要重新花费时间、精力向客户解释。“潜在损失绝非三两年可以弥补”。
据了解,小灵通出局是为3G让路,是为配合国家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整体推进部署和安排,支持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确保TD-SCDMA频率的正常使用,避免对TD-SCDMA使用产生有害干扰。因而小灵通必须“让道”。
一句“退网”看似轻松,众多在网小灵通用户向记者反馈他们的担忧,如果不能妥善解决交割问题,将会给小灵通用户增添不少麻烦。对于退网前的小灵通如何安排,目前,用户转网政策还没有出台,许多小灵通用户最为关心的是“3年后限时出局”会使自己的切身利益受到哪些影响。一度繁忙的西宁市电信局营业大厅,也因为小灵通即将退市的消息而更添热闹,前来就小灵通退网及转网方式等问题咨询的人围在一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后小灵通时代”,如何选择新的、环保的、资费低廉的通讯方式?虽然电信局已经表态“维护消费者利益”。消费者还是担心节外生枝再生“变数”。(作者:张均莫延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