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TD到CDMA,3G时代的中国通信业得了一种名为“手机饥渴症”的病症。款式少、价格高、性价比低是这一病症的三个典型症状。无论全球市值第一的中国移动,还是电信业的老大哥、底蕴深厚的中国电信,面对这种病都束手无策。中国移动几度呼唤诺基亚生产TD手机,中国电信也一再敦促各类终端企业加大对CDMA的投入,但是直至目前,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
随着近年来的通信设备企业整合,全球市场的竞争烈度也有所下降。唯有手机企业,摩托罗拉、诺基亚,随着一个个国际大厂陷入低利润,低利化看不到改变的趋势。
人们常说,通信业的技术、需求双驱动,但只有手机领域的从业者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由于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又受到各种芯片、电池、显示技术的限制,手机企业生存下来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所以我们看到,那些能玩转极高端科技含量的通信设备厂商都不一定做得好手机。
生产线的成本必须要靠后期的销售来抵充,对于一些中小型手机企业而言,一款不卖座的手机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这也让很多手机企业成为最现实的通信企业,在没有一定市场规模的情况下,他们绝不会贸然进入某些新的领域。
无论是iPhone现象还是联发科现象,都与手机产业的现状密切相关。苹果的出现意味着手机业的自我觉醒。换个角度看,这不是手机企业要去争夺产业链的主导权,而是,只有通过这种主导,才能实现手机业合理的投资回报。联发科的出现,则试图以技术与需求的分离来拯救手机业。联发科说,你们去关注需求吧,无论是款型还是价格,我们来关注技术。而无论是TD,还是CDMA,运营商要真正治愈“手机饥渴症”,也必须从改变手机产业现状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