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2-20 |
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
编者按 调查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跨国企业对中国市场的信心。73%的欧盟企业对在华长期发展前景表示乐观,且来华欧资企业增多;90%的美国企业打算扩大对华投资。我国的市场优势究竟体现在哪里?跨国IT企业能在拉动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中发挥哪些作用?我们走访了在华主要IT跨国企业,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 2009年2月11日,英特尔宣布将投资杭州本地软件企业银江电子,双方在软件创新和优化解决方案方面展开全面合作,而前不久刚刚获得“中国优秀诚信企业”称号的日本柯尼卡美能达株式会社,此前在华投资兴建的独资公司也已在东莞正式开业,惠普则宣布将在重庆建设在华的第二个PC(个人电脑)制造基地。虽然英特尔公司2008年第四季度的营业收入为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英特尔投资亚太区董事总经理张仲依然表示:“英特尔希望通过投资,为中国区域性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产业升级作贡献。” 尽管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让很多IT跨国公司收缩阵线,调整海外战略,但他们对我国市场的信心依然未受很大影响,普遍看好未来前景,并持续加大投入,加速本地化进程。
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依然高于其他国家,继续成为跨国公司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国
多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T业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2008年,中国三星实现销售额452亿美元;德国SAP在中国地区软件业务年增长超过20%;英特尔每年36%的利润来自中国。 业内专家分析,相比于欧美及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中国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的冲击相对较小,经济增长预期依然高于其他国家,这是众多IT跨国企业看好中国市场的原因。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对未来3年内世界投资前景的调查显示,稳定的经济基本面、庞大的国内市场、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开放度等因素将使中国继续成为跨国公司最理想的投资目的国。 为应对危机,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措施。这些措施也同样让跨国企业坚定了看到光明前景的信心。中国三星总裁朴根熙对中国经济好转、中国市场活跃充满信心,三星多款手机、冰箱和洗衣机中标“家电下乡”,成为财政补贴的下乡产品。 中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市场的启动则被投资中国的跨国通信企业视为巨大的商机。作为我国通信技术更新换代的宏大工程,3G工程将在今明两年完成投资2800亿元,预计在未来3年内拉动社会投资1.8万亿元到2万亿元。 以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和阿尔卡特朗讯为代表的跨国通信设备制造企业,纷纷明确表示支持TD—SCDMA的发展。爱立信表示将全力投入支持TD,而早些时候,在中德经济技术合作论坛上,诺基亚西门子通信作了积极推进中国3G市场发展的详细报告,重申了对于TD的支持。诺基亚西门子通信大中国区总裁张志强表示,中国已成为诺西全球性战略市场和重要的生产、研发和人才基地,诺西将进一步为中国3G产业链发展做出贡献。
加速本土化进程、投资计划不打折,显示跨国企业在中国长期经营的战略不变
“靠省钱走不出衰退。”英特尔副总裁基辛格在谈到企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时说。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的IT跨国企业造成业绩下滑,但他们在中国长期投资的经营战略不会改变。 惠普和英特尔均宣布,预期中的中国投资计划不会改变。规划中的占地2万平方米的惠普制造基地已经于2008年12月11日正式开工;为增强英特尔在中国的运营能力,英特尔母公司对中国子公司追加了1.1亿美元注册资本。 更多的IT跨国企业将研发中心和制造基地搬到中国,与中国企业共成长。2008年11月中旬,微软宣布将在未来3年内投入10亿美元,用于微软中国在移动和嵌入式、互联网平台、娱乐及卫生健康等方面的研发。此前,微软已经在北京中关村投资近3亿美元用于新建微软中国研发中心。 2009年,三星对中国的投资额度依然庞大。朴根熙透露,2009年中国三星的投资总额将达到10亿美元,且在投资方向上将向人才培养和技术研发方面倾斜,2009年三星在华研发人员将会增加到4500名左右。同时,思科也表示,在中国的发展迈入了全新的阶段,对华承诺的16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也正在稳步实施。 2009年,中国市场为IT跨国公司提供着更多更宝贵的机会,同时IT跨国企业也在“抗危机、保增长”中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专家表示,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和看好将加快跨国企业本土化的进程,真正与中国市场融为一体。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