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09-02-16 |
信息来源:半岛网 |
在基层农村,移动、电信、联通三家的基站、铁塔、线路,参差林立,一些地方的新农村建设一度成了“栽线杆比赛”。2008年9月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即联合国资委共同发布了《关于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紧急通知》,要求“已有铁塔、杆路必须共享”、“新建铁塔、杆路必须共建”。有关企业、部门有“已有铁塔、杆路具备共享条件而拒绝开放共享”、“应进行联合建设而擅自独立新建铁塔、杆路”等行为的,该单位责任人将受到处分。“对因此被撤、免职人员,三年内不得任用。”(华商报2月15日)
通信行业之所以频频掀起“栽线杆比赛”,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仅仅是出于不愿受制于竞争对手,“各自为战”,易管理维修的需要。应该说,确有这些因素,但从市场角度来看,这样重复建设必然加大生产成本,增加经营和生存难度。以笔者的实际工作体会来看,这些问题充其量只是“栽线杆比赛”的表面原因,真正根本则在于各单位“圈地”的竞争图谋。
可以肯定的是,通信企业并非不知道重复建设的弊病所在。但由于线杆与管道(城市中比赛普遍)的建设目前尚处于缺乏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诸候混战”时代。对通信企业而言,抓住机会多建线杆和管道,尽管会因此加大成本投入,但线杆或管道所涉之处,意味着日后拥有自由发展业务的更大话语权,也可以在政策收紧时租借给其它公司。
最为头疼的是那些建设单位和地方政府,因为这些被迁改的企业往往是垄断性极强的央企,话语能力极强。就眼下来看,各通信企业建设线杆和管道成本相对较低,在各地纷纷涌起的建设热潮中,这些密布的线杆管道因为频频迁改还会创造稳定的财源。一旦迁改,线路或管道拥有单位一方面可以顺此向地方政府要价,另一方面由于专业性强较强,被迁改单位往往肥水不流外人田,从设计到施工,全部自己“搞定”。至于这种伪市场化的迁改方式到底夹杂了企业自己的小九九,恐怕局外人无法一一言清。
正因为这些通信企业往往垄断性强,尽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这些成本往往会被政策的“呵护”轻松化解。既无成本之忧,又会因此创造财源,对通信企业而言,这样的一举两得何不快哉。国家有关部门出台行政强制性的“共享”政策,但并没有站在市场角度合理地疏理各方利益。因此,破解“栽线杆比赛”的最终策略不应当只是行政施压,而应是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准则,这当是顺应市场之举。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