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到岁末年初。每年这都是各类盗窃、诈骗案件高发的时段。昨天,市公安局专门发布防范提示,列举犯罪嫌疑人针对不同的被害人心理类型、设计出的4类24种“陷阱”,提醒市民注意防范。
针对惧损心理设计“陷阱”
-虚构银联卡(信用卡)消费信息
-虚构返还话费、水电费、购车退税、退医保金信息
-虚构事主身份证被人冒用安装电话并欠下高额话费,诱骗事主到ATM机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虚构事主的银行账号被人冒用并涉及洗黑钱等违法犯罪活动,诱骗事主到ATM机转账存款到所谓的“安全账户”
-设置银行部门“远程面试”骗局,以所谓的“考试”诱骗事主在ATM机英语界面上进行一系列的转账操作
-先制造ATM机故障,然后张贴虚假告示,诱使被害人进入骗局
针对被害人贪奖占利型心理设计的“陷阱”
-假称中奖
-假称彩票中奖、电话号码中奖、虚构QQ号码中奖
-在互联网上开设出售特别廉价商品的虚假信息网页
-办理低息、无息贷款的虚假信息诈骗
-谎称出售廉价二手车,并利用更改手机去电显号技术设局诈骗购车款
针对救助型心理设计“陷阱”
-虚构亲属、朋友遭到绑架、恐吓的求助信息
-虚构亲属、朋友生病或出车祸的求助信息
-冒充被害人熟友谎称急需钱款救急的求助信息
-网恋求助
针对特殊需求型心理设计“陷阱”
-虚假的劳务中介招工、特殊服务公关招聘信息
-出售违禁品、低价走私物品等虚假销售信息
-虚假的征友求婚信息
-假冒的催促汇款或催还借款信息
-设置虚假维权网站并冒充网络警察实施诈骗
-假冒赈灾捐款名义的虚假信息诈骗
-虚假“色情、暧昧内容”的信息
-冒充政府官员虚假销售纪念品、书籍或勒索钱财
-虚假的迷信、赌博、网上赌球违法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