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号转网一直牵动着整个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目光。此前,工信部宣布延长在天津、海南两地的携号转网试验。
有关人士介绍,自2010年11月22日在天津、海南两地启动号码携带现场试验以来,截止到2011年5月底,天津和海南两地约有5万人成功实现携号转网。尽管如此,一些批评者认为,携号转网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携号转网小步慢跑好,还是大步流星地推进,这是我国政府和通信产业面临的一个课题。
Neustar亚太区总裁郭骅在接受通信产业网访谈时表示,“从全球比较普遍的认知来讲,携号转网是作为一个电信市场先进开放公正成熟的标志,我国正在通过现场试验和研究,来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
同时,他也指出,天津海南携号转网试验期共有约50万人申请,这是外界的一种误读。50万申请应该理解为50万人次申请,可能有的消费者、终端用户申请时,一次没成功,又申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有个别人申请多次都计算在50万里面,最终是不是有50万人申请要进一步核实一下。
以下是访谈实录:
主持人:首先请郭总为我们大家介绍下Neustar公司和在携号转网领域所作的一些工作?
郭骅:Neustar公司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互联互通以及作为中立第三方提供清算、后端服务的公司,为各个产业如电信产业,互联网产业,还有媒体产业、数字内容产业做支撑,在综合性的行业里面,我们是比较专注公司;公司1996年在美国成立,当时,美国FCC开放整个电信市场需要一个中立第三方负责管理美国电话号码资源,并且负责携号转网集中数据库管理运营,Neustar赢得了这个项目,后续从电信发展到互联网、融合以及媒体数字内容等方面,公司2005年在纽交所上市,当年评为年度最佳IPO,几年来增长一直不错。
从中国这边来看,2002年开始和工信部、电信研究院配合,协助研究号码可携在中国的推进。之后一直和电信行业有一定沟通,帮助做一些号码携带的支撑、服务、咨询,帮助产业找到中国比较合适的解决方案、标准。我们也在为支持天津、海南试点,做一些工作。我们宗旨是,怎么样把我们在国外成功经验、以及国外在推广携号转网方面的经验教训带到中国,帮助中国的政府、运营商,帮助整个产业找到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市场、中国国情的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携号转网被误读的50万人申请
主持人:中国进行海南和天津两个试点,刚刚过去半年,工信部延长了试验期,大家比较关注的是,共有大约50万人申请,最后成功携号转网人是5万人,郭总怎么看这个数据?
郭骅:去年12月开始的天津、海南的携号转网试点,我们了解应该来讲是基本上达到了之前部里面要进行试点的目的。
从数字上面看注意几点:
首先,关于50万这个数字,据我们了解,不是50万人申请携号转网,而是50万人次申请,可能有的消费者、终端用户申请时,一次没成功,又申请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有个别人申请多次都计算在50万里面,最终是不是有50万人申请要进一步核实一下。
其次,5万人成功,其他人没有成功要具体分析一下没有成功的原因,从工信部列出的运营商可以拒绝移出有6点,比如说身份证不符或者没有实名制的号码,或者号码绑定的和约还没有到期,或者有目前欠费号码,这些都被拒绝理由,应该讲是很正常,全球范围内也会有这种拒绝情况发生。这点来看,有很多用户不知道有这种情况,在这种状态下自己是不能申请的,多次申请,可能这个数字就会跟最终反映情况有点差别。最好还是分析一下什么是被拒绝的理由,没有上述列出的理由,想转没转成才能看出真正的成功率。
主持人:之前我们对携号转网进行的报道叫慢跑携号转网,携号转网是小步慢跑还是大踏步前进,有不同意见,不知道您怎么看,您觉得前期实验中我们解决了什么问题,后一步整体方案还有运作过程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郭骅:到底是快步走还是慢跑,这个据我们了解工信部开始也没有说有什么明确的计划,之所以要做这个试点,也是想通过这个试点来找出一个比较适合中国国情的方式,到底是比较快的推行还是比较慢的循序渐进推行。
从整个试点情况来讲,首先看一下市场反映、用户反映。不管刚才说50万人次申请也好,十多万人咨询这个事情也好,可以看到在天津、海南基本上没有进行任何比较大规模宣传的情况下(基本上是用户到营业厅里面才会看到营业厅里面写着可以携号转网),这种情况还有那么多人咨询这个事情,那么多人申请,说明用户对携号转网还是比较认可,这个是被市场认可的。最近我们也知道新浪网做了一个调查,94%被调查的用户是支持号码可携业务开展,其中有87%用户表示会利用号码可携的服务,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应该说整个市场、消费者的接受度和需求还是比较强烈的。
另外就是从政府角度看,政府监管制度,政策,整个业务流程从试点来看,整套系统应该是切实可行的,没有出严重的管理问题,是很平稳发展,运营商之间协调工作都是很有效的进行。这个是第二点。
第三点,从整个解决方案,从技术上面考虑,这也是之前做试点比较担心的一点。为什么?因为就中国来讲,整体网络还是比较复杂,用户数属于全球第一,非常大的一张网,之前担心号码可携这个系统做起来会不会有对网络质量不良影响的问题,应该讲这6、7个月的试点看,这个顾虑完全可以排除,解决方案和技术上非常完备、可靠,而且在中国这个网络上是切实可行的,所以这点也是很重要。
从运营商角度讲,也通过这几个月积累了比较宝贵的运营经验,所以说他们对整个事情认知度也提高了,我觉得从这点看,携号转网的实施也是比较切实可行。
基本上试验为下一步也就是说为整个产业、为政府找到一个比较切实可行的、符合中国国情下一步推广方案,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所以我们也相信部里面,政府相关部门会利用这个试点,达到结果,还有刚才讲到四个方面的一些经验一些成果,进一步往前推广这个事情。
携号转网考虑分阶段实施
主持人:您刚才提到符合中国国情,除了中国的网络和用户外,还有没有比较特殊的地方,能不能更详细给我们介绍一下。我们知道携号转网在很多国家已经推行了,我们特殊性的体现在哪里?
郭骅:刚才说到一个就是说网络比较复杂、规模比较大,这个是已经公认的。试点上面也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从部里面、电信研究院都花了很多力气,找国外规模比较大、比较复杂的国家地区来借鉴这些经验,比如说在现在实行携号转网63个国家里面,应该来讲美国是网络最大,而且转网量最高,我们也是多次去借鉴学习美国成功的经验和教训。除了美国还有巴西是第二个电信市场来讲是比较大,也比较复杂的一个情况,在工信部电信研究院最近举办的号码携带国际高峰会议上,也请了巴西那边监管机构的专家过来探讨这个问题。
另外,中国还有一点就是发展不是很平衡,从整体上面看中国有9亿移动用户,人口13亿,普及率还不算最高,但是你看一线城市,北京也好,广州,上海这些地方基本上普及率超过百分之百甚至更多。中国市场可以分为有些是存量市场,也就是饱和成熟的市场,另外是一些发展中还有增长空间的增量市场。所以从这方面来看可能有些到底是一步到位进行还是分成不同的阶段来推广这个事情也可以考虑。我记得在美国当时97年开始部署时,FCC先在全美最大的100个城市进行号码可携,有非常明确的时间在下一步二级城市什么时候开始,全国什么时候开始。
我觉得另外一个差异,是文化方面。中国人对服务品质、号码的使用等方面的感受和习惯跟国外不太一样,尤其是对“好号”、“吉利数字”和自己精心挑选的号码的偏爱比较突出,因而对携号转网有更强烈的需求。这些方面最可以借鉴就算中国台湾地区,工信部和部电信研究院也深入研究了台湾市场,因为台湾的解决方案也是Neustar提供的,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中也做了一些配合支持工作。 主持人:您提到一个发展不平衡在携号转网部署过程中会分阶段进行。
郭骅:国外有分阶段进行经验,比如说美国,我们先布置固网携号转网,是分阶段进行,后来移动携号转网是03年一次性在全国推广。
携号转网不是优化竞争格局工具
主持人:说到携号转网,很多人会跟市场格局优化结合在一起,你觉得对竞争会有哪些影响,会不会引发整个行业大规模价格竞争?很多人存在这样的担心。
郭骅:全球比较普遍的认知来讲,携号转网是一个国家电信市场先进、开放、成熟的标志,刚才提到全球63个国家已经有移动号码可携带,欧盟将其作为加入欧盟的必要条件,中国周边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国家,都是有号码可携,包括日本,韩国,台湾地区,甚至印度也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实现号码可携。全球十大经济体,中国是全球第二经济体,除了中国做试验以外其他9个都正式实施号码可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它一定会促进整个产业市场更公平竞争向前发展。
但是就我们在国外部署经验看,十多年了,应该来讲号码可携本身不会造成产业竞争格局非常明显的改变,应该讲可以讲号码可携是优化竞争格局一个有利的条件,但是不是充分条件,光靠号码可携本身这件事情不会影响格局发展,所以这个应该也是一个比较常见的误区。一些人会认为,号码可携我就是为了要把整个竞争格局平衡起来,这个可能有点误区。
从我们在国外这些比较成熟的市场,存量市场——比如说台湾市场,增量市场——比如说巴西市场,实施以后没有造成整个竞争格局非常大的变化,相反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服务质量提高了,网络质量提高了,新的业务增多了,用户体验提升了。
所以说,我也经常提这个观点,不要看一个市场说号码携转率多高来判断号码可携是不是成功,因为这一项服务,用户有了选择权,然后因为运营商知道用户有这个选择,促使运营商提高服务质量、网络质量,不见得用户就会转,这点要区分开。
从价格战讲也是另外一个担心。政府肯定会担忧,运营商则首当其冲。会不会有价格战?我们从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实施经验看,只要政府监管得当,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之所以说不会发生价格战,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为什么用户想要号码可携这个服务,因为用户对自己现有号码重要性比较在意,比如说在意你电话号码才在意这个号码可携,一般讲这种用户基本上是高端用户或者是一些商业用户,企业用户,对他们讲换号成本比较高,他们对这个号码的价值比较认同,比较希望这个号码可携,恰恰这些用户对价格不是太敏感。他们最在意的是服务质量、网络质量,是我的新业务发展甚至漫游的情况。所以说号码可携本身来讲,要抓住这些高端用户讲光靠价格降价是没有用,因此不会引发说价格战,就算有哪些运营商想降价,可能吸引也是一些比较低端用户,对运营商整个改革格局影响不会很大。
主持人:我们在微博上关注过一个事情,某一个运营商说另一个运营商在携号转网上设置障碍,障碍设置有可能吗?
郭骅:我们认为运营商总体是相互配合的,看6条携号转网规定,对于拒绝转网,大部分条款很明确。比如,身份证是不是符合,有没有和约,有没有签约,只有第六条讲,如果携出运营商有一些技术问题不能转,这条在一线具体操作过程中可能有一些争议。
怎么算网络有技术障碍不能转,作为监管部门,中立第三方集中数据库协调单位应该来说可以做进一步协调工作,这个事情在国外刚开始也是会有发生一些这种状况,开始成功率比较低,携出入运营商之间可能对某一个用户认知有点不同,可以协调解决,另外一些监管机制也可能需要进一步完善。所以应该来讲,如果运营商把整个事情对他们真正影响,把认知摆正,看清楚这个号码可携是怎么建设,对你影响是什么,应该会逐渐趋于合作。
主持人:您觉得在整个携号转网过程中包括政府,运营商,消费者他们应该各自关注哪些问题?
郭骅:从政府角度讲,我想政府现在也在积极推进这个事情,积极来总结上一段试点的一些东西,甚至发现一些问题,怎么样优化整个监管、优化商务流程做这个事情。另外就是说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就是怎么样加强宣传、引导,怎么样让整个产业、公众消费者和运营商,正确理解、看待号码可携这个业务,走出一些不必要的误区,比如说携号转网是为了改变竞争格局,可能引发价格战,甚至说转网率低就说明携号转网业务不需要等等,政府应引导整个产业链走出这些误区,制定比较完备的比较有效的监管政策,这是我觉得很重要。
从整个消费者和市场角度看怎么样正确理解、看待这件事情。今天你有这个权利选择,你不一定要用,但是这个权利是要有。比如说现代很多商场厂家基本上都会提供给消费者退换货服务,退换货是一个权利,但是一般来讲换货退货比率是很低的,你是不是可以说因为这个没有什么人换退就不要有这个换货,退货政策?应该也不尽然。
因为消费者有这个换货退货权利,他会更放心消费,更促进他消费,一千块钱东西,我原来只愿意花500块买,单因为可以退换货我可能就会花1000块钱来买,因为我觉得有保障,这样就可以把整个市场的饼做大。
我想携号转网,大家也应该有这么一个意识。携号转网业务,到最终可能没有太多人转网,但因为有这个业务才会把整个行业水平提高了,用户这边也会促进他更好地利用电信业务,发展新业务也好,发展新用户也好,提高产业整个竞争力也好,这样才会形成比较良性、和谐的市场 应该从这方面考虑。
运营商角度讲,运营商本身要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看法,根据你自己的市场切身的条件或者现状应该说找出你比较适合你的经营市场的模式。在国外,我们也看到,很多大的主导运营商有主导运营商市场做法,携号转网之前、之后,有不同的政策应对;新的运营商有新的运营商做法。只要大家把这个事情正确理解,对整个产业讲是一个机会,对谁都是一个机会,看你怎么抓住机会,怎么制定有利市场经营的策略。
主持人:还有一个问题很多人关心全国性携号转网什么时候会实施,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预期?
郭骅:这个,我觉得工信部应该会有比较好的考虑,我觉得挑天津、海南做试点应该也是很正确的政策。中国市场那么大、那么复杂,一次推出不经过试点可能风险比较大,虽然这个在国外做这种试点比较少,基本上决定做就做了。可是中国情况比较特殊,我觉得也是应该的。
刚才我也说到,通过6、7个月试点,基本认清很多东西,学到很多东西,发现一些问题,应该讲下一步我相信工信部应该会协调各个方面制定出比较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市场发展的下一步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