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17,在对手咄咄逼人的资费攻势下,中移动终于推出以“长市漫合一”和“大幅增加套餐数据流量”为主要内容的全球通新资费政策,宣告“全球通”贵族时代的结束,最高降幅达到了40%,以往月消费千元才能拿到的全球通金卡,现在每月承诺388就能到手。
众所周知,中高端用户是中移动的利润粮仓,而在近些年来市话资费不断套餐化的压力下,长漫话费是利润的重心。据中金公司测算,全球通用户的年收入贡献在人民币1500亿左右,长途漫游收入占其中的15%左右,即总额200多亿元。此次中移动下决心自毁粮仓,显然是动了老本。
据了解,中移动酝酿此次资费变革已有一段时间。此间中联通和中电信均已推出“长市漫合一”资费,但由于这两家运营商的客户群多集中在中低端,因此长漫收入的意义远远不及对中移动的重要性,是典型的“自毁100杀敌10000”的战略,因此中移动也在犹豫是否应战。
而随着3G网络的铺设和智能手机的兴起,数据业务的普及速度显然超过了预期,对手也正在利用移动的3G软肋持续实施抢夺策略。虽然中移动在数据业务上很早就有行动,但原有数据业务体系在反腐风暴下面临崩盘,同时在网络基础能力上确实落后对手。中移动此时迫切需要一个时间窗口来保有客户并等待TD-LTE。
因此,本次全球通资费的全面调整,反映了中移动在多种因素综合之下,切割话音利润以换取市场地位的不得已行为,亦可以当做是中移动高层最终确定放弃话音业务全面转型的战略统一。在不久前的公开露面中,中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就已表达了从业务转向流量经营的想法。松动全球通这个象征市场领导地位的品牌内涵,就像全聚德改革烤鸭一样,预示着中移动重大的战略调整。
那么,中移动将如何经营流量呢?新的转型战略究竟是什么呢?在全球通新的资费方案中,有一项资费之外的规定值得注意,这就是新资费方案中仅包含了来电显示和139邮箱两项数据业务,取消了以往手机报、彩铃等常规选项,中移动自有八大基地业务更加不在此列。这项规定与此前《通信产业报》(网)曾持续报道过的中移动数据业务新政完全一致,即逐步淡出自营业务,全面退守平台化经营。
实际上,这也结束了一段时间以来业界对于运营商转型定位的争论,究竟是向内容转还是继续做好管道生意。中移动的选择无疑是后者。
近期,从中移动在云计算、MM平台的全力经营,以及WIFI、数据中心进而积极争取固定宽带牌照的种种努力可以看出,更加智能的计算和对大数据流量的承载能力是中移动管道经营的未来方向,据Inte公司估计,未来,每出售600部智能手机和122部平板电脑就需额外配置一台服务器。
显然,在目前情况下,中移动距离设想中的管道生意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如何度过眼前的艰难时局,除了画“iPhone将支持TD”这样的大饼外,还需要有更多的智慧来改变目前的被动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