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已如火如荼地建设,由此将带动WIFI、物联网、三网融合等热点的建设,但无线城市用什么技术建设,应该如何布局,以及该建多大规模,业界看法不一。宋俊德和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做客新浪聊天时将谈及他们的看法。
新浪科技康钊:各位网友大家好!5.17国际电信日即将来临,新浪科技针对目前热点话题邀请两位嘉宾做客访谈。我们很荣幸邀请到了工信部通信科技委员、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宋俊德先生,还有TD技术论坛秘书长时光先生。先请两位跟各位网友打声招呼吧!
新浪科技:今天我们探讨一下目前的大热点“无线城市”。昨天中国电信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讲要在全国大建WIFI的点,计划到2012年底所建设的WIFI点要达到100万个。这100万个相当于现在的5倍,到目前为止中国电信只有20万。其实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是有同样的计划只不过是没有公布而已。
宋俊德:“无线城市”是这样的,现在国内有不同的定义方法,我按照我的意见来说。我分成两段,一种叫做传统的“无线城市”,一种是新一代的“无线城市”。传统的“无线城市”什么概念?是01、02年从美国起来的,是以WIFI为主的,而且铺设的都不是电信运营商,英特尔、Google还有投资人,像新加坡、芝加哥、巴黎都是这一套,这一套最后可以说是失败了或者是低潮了,到07、09年这样子。
后一浪起来的,包括咱们国家在2006年的时候,北京市是我总负责的“无线城市”规划,那个还是以非电信运营商,比如说中联华通他们找政府要一点钱自己再弄一点钱,给他一个频率他们就装起来了。这个最后为什么没有成功?是他单纯的覆盖WIFI,楼宇都覆盖不到,包括新加坡政府掏钱做都没有成功,所以这一期就算没有成功。
我们国家兴起的这一浪和国际上兴起的这一浪我叫做新一代“无线城市”。这一代不同是从电信运营商介入,咱们国家三大运营商都介入了做“无线城市”,包括广电在杭州也在做。所以这一次做的特点是大运营商来做,不光是WIFI,我把2G、3G甚至将来的4G加在一起,这样就成为无缝隙了。有WIFI的地方用WIFI,没有WIFI的地方GPS也可以,GSM也可以,这是很大的不同。
第二个是WIFI现在本身技术进步的太快,现在最大的带宽可以做到900兆,普通产品可以做到300兆。你想900兆这样一个基站一投放,多少个PC机、终端都没有问题了,当然将来LTE也来了,TD也来了。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积极性最高的是中国移动,中国移动有一个短板是他们的布网不如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电信都有固网,中国移动只有铁通那一点,而且受限制。所以这一批最积极的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也不弱,因为他们有固网。所以这一次新的浪潮,中国移动叫做规模式发展,准备到2012年100万个AT,他也有无线宽带和TD-WCDMA、TD-LTE配合的计划。
但是当然“无线城市”还有一个特点,一般是和政府结合,叫做政府主导企业搭台。政府为什么要管这件事?有的地方说这是水电气交通里面最后的一个公共服务,政府要把信息公开,和市民沟通,要做和谐社会,政府来管这件事。政府管这件事是有必要的,因为三大运营商都去,WIFI的事情就是2.4G,将来还有5.8G,咱们国家还批了一个3.5G。如果三个运营商大家都做2.4G的话,谁也做不成,因为频率干扰。所以这是新一代的政府主导的,运营商为主的新一代模式。
时光:我想根据我的理解,可能从通俗的角度来讲,什么叫“无线城市”,这个业务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可能主要是针对我们在城市环境下面,人群比较密集,商务、经济活动比较频繁这样的一种条件下,导致了我们对于无线的数据业务的需求非常的高,无论是带宽方面还是覆盖方面。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下的需求。解决这种需求像宋老师说的那样,可能无线接入的技术从成本方面、保障方面是比较好的选择。国内外在“无线城市”方面的应用也进行了很多的探索,目前看起来一个比较成功的模式,就是在运营商的经营下面,在政府的支持下面的这样一种模式,以无线接入技术为核心的无线接入和移动通信或者说无线通信的广域网相结合的模式,应该说是我们当前主要的发展方向。这方面我宋老师的研究是非常精深的,希望后面宋老师发表观点。
宋俊德:他刚才讲的重点是大家对数据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统计去年一年数据的需要量增长了40倍。还有我们拿普通手机和iPhone相比的话,iPhone手机的数据量是普通手机的4倍。而且WIFI还有很多的优点,第一个便宜,第二个简单,再一个它作为信息服务来说,当然安全保密方面要比原来电信的服务差一点了,和2G、3G和将来的4G没有办法比。但是它进入互联网非常简单,还有服务也是多方面的,现在城市里面各种各样的服务由运营商来运营了,他原来的一些增值服务都可以搬到互联网上来,这样应用量和数据量一下子就上去了,这个是很重要的。
[次页标题=导航短标题=宋俊德时光:WiFi未来赢利模式难定]
新浪科技: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无线城市”应用的技术,早期是使用WIFI、WAMX,后来中国移动提出来用TDSCDMA来做。去年厦门开会我们也过去了,当时提出来TD很大的应用就是在“无线城市”方面。从去年看到又是WIFI了,这个“无线城市”到底用什么技术合适呢?哪个成本更低呢?
宋俊德:是这样的,厦门做完了以后中国移动的重点放在广东,这几年我一直和广东在做,广东把“无线城市”的规范做出来,报到了集团,现在集团以那个为主,又做了一个中国移动的“无线城市”的平台规范、应用服务规范。所以在这个平台上是怎么做的,我讲一下,一会再讲中国电信。
厦门当时确实是为了让大家看到TD是一个好东西,而且能够帮助把“无线城市”、把政府和民间沟通的任务承担起来。但是光靠TD还不够,当时比如说在厦门从几百K到几兆,但是WIFI了不得,是600兆、900兆的事情,基站很便宜,比TD、GSM的都要便宜。所以应该是这样,他们叫做2G+3G+WIFI=“无线城市”,不是单独TD或者是单独WIFI结合起来。像中关村这样的地方,用TD盖多少个基站都不够用的,所以必须加上WIFI,而且WIFI的技术发展也很快。WIMAX我也要说一句,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在说,但是没有具体的做,现在普遍的WIFI可以写上WIMAX但是没有用。
时光:无论是TD-WCDMA还是它的后续严谨技术TD-LTE,都是作为一个公共通信网的标准来做的。TD-WCDMA或者说TD-LTE技术,应该说更适合作为公众移动通信网的技术。我们说没有一项技术可以包打天下的,任何的技术都有它的侧重点。对于公众移动通信网的技术来说,除了要考虑到高速数据技术以外,还要考虑到和前面的以往的公众移动通信网兼容的问题。比如说我使用GSM网怎么和现有的3G网兼容,要考虑到很多在不同环境下覆盖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在城市环境下的覆盖问题。要考虑到更多的业务,包括话音业务、低速数据业务、高速数据业务混合组网的问题。而且还有安全的问题,因为现在移动通信是大家必需的一种通信方式了,那安全问题就特别的重要,必须要可靠、信息不泄漏等等,所以要考虑的问题比较多。对于解决特别高速的几十兆、上百兆的数据业务来讲,不见得它是最好的选择。所以像宋教授说的那样,我们需要不同的技术共同组成一个“无线城市”的网络,互相取长补短这样一个架构。
目前看起来在无线接入这一块,WIFI是当前大家比较愿意采取的一种模式,它肯定有很多的好处。比如说它在数据速率上面可以满足当前的需求,比如说它在可靠性方面也做的比较好,这是在我们消费者的感受方面。在工业方面,可能它关于知识产权、成本这些问题综合考虑,目前看起来它是比较流行的一个技术。我们其实也期待能不能有更新的技术,能够带来更好的客户体验,也给产业界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新浪科技:建设这么多WIFI,社会上也老提免费WIFI的概念,我想跟两位探讨一下,三位运营商把全国布了那么多WIFI,到底是免费还是收费,宋老师您了解的广东移动是怎么设计的?当然也可以借助这个事探讨一下到底是可收费还是不可收费?
宋俊德:这是很重要的问题,我到每个地方讲课有人提问,说“WIFI是老母鸡不下蛋”,就是说不赚钱。我认为是这样的,WIFI的第一件事情,你现在兴WIFI是为了解决数据速率的要求,没有WIFI的帮助,光靠WCDMA、GSM没有办法解决的,所以第一个是解决急需。第二个是要不要钱,这是一个商业模式、策略的问题,刚开始的WIFI普遍是没有要钱的。比如说奥运会我们做的WIFI,中联华通的在奥运会期间肯定不收钱,亚运会、世博会、大运会这都是为政治服务的,肯定不收钱。那奥运会后、亚运会后收不收钱呢?现在收钱太早了,因为第一老百姓还不太适应,过去我们在北京上网15块钱呢,是很疼人的。第二个他从你的网上网的话,手机肯定是你的,这肯定是赚钱,我就要送一点东西。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有收费的,还有不收费的省公路、县公路。现在有一种想法,就是学你们互联网运营商,这是先收费后收费的问题。他们现在也在搞一些应用,比如说商场打折,你跟我手机绑上以后,从WIFI进去买了以后我就打折,然后我从商家那儿分来利益。现在“无线城市”有的做的好的地方已经有利润,像杭州就已经赚钱了,他把所有的停车场管起来了,停车场的收费他就通过无线服务来完成了。啊还有杭州很多大学运营商去装了,学生很满意一个月10块钱就可以通过WIFI上网了,要不然学校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虽然是赚钱不多但是赚钱了。
WIFI的事情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当前不能把它当成赚钱的第一目的,美国的网络都是铺了以后不要钱的,因为你不把客户留在这儿,他就走了。像中国移动现在把星巴克都买下来了,客户使用的话不要钱,都是中国移动花钱,但是如果他不买的话,把客户损失了这就是更大的损失了。所以我认为WIFI在开始的阶段不能太讲究赚钱,赚钱要想一点别的办法,跟互联网公司学习后收费。实际上WIFI每个地方做平台都很好,各种应用都有。
时光:刚才宋老师讲了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就是收费和用户之间关系的问题。说通俗一点,就是说你收费不收费,其实这个取决于消费者愿意不愿意掏钱,他要是愿意掏钱,你收多高他都愿意。这就像刚才宋老师改的一样,你首先要给消费者、用户带来一个良好的体验,让他觉得使用你这个服务值、掏钱也值。比如说原来你们新浪的VIP邮箱是免费的,我注册了一个,用起来真的不错,比如说垃圾邮件跟普通邮件相比确实是少的,还有一些其他的服务。当它说每个月跟我收5块钱的时候,我就认可了这个事情了,因为给我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无论是对于公众移动通信还是对于无线接入,任何一个业务都要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的体验。如果“无线城市”这个概念做的比较成熟了,确实让大家在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无线的方式来满足他各种各样的需求,工作、生活、娱乐方方面面的需求,我想他是愿意交这个钱的。而且从工业上来讲,新产品应该是卖的贵的,女孩子去商店里买衣服、鞋,一定是今年新款是最贵的,但是她愿意买,为什么?因为他穿新衣服、新鞋可以满足他虚荣心的体验。所以对于我们一项新业务来说也是一样的,按道理说我们新业务、新技术应该有好的利润率,要取得好的利润率一定要先给大家好的体验,让大家感到便利这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