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经营的传统业务的思维惯性让电信运营商形成了思维定势,但数据业务开始慢慢向数据业务转型后,电信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呈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融合,运营商不再因为自恃强大而傲慢,纷纷埋头进行产业链资源的整合。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目前正在部署飞信开放平台,4月30日预计开始公测,6月底正式发布。该平台将通过飞信短信、客户端等方式,对网络微博、社交类网站等进行整合。
移动互联网日趋“险恶” 专家支招隐私保护
有数据显示,手机QQ、手机飞信、手机MSN分列2010年国内手机即时通讯市场前三名,三者共同占据96.4%的市场份额。但随着飞信用户的增多,借飞信诈骗的现象也屡屡出现。
据IT商业新闻网记者了解,河北用户肖先生接到朋友用飞信发的消息,称急用充值卡,让肖先生将充值卡号和密码发来。信以为真的肖先生将卡号密码发过去后致电朋友,才得知朋友飞信密码被盗致使多人受骗,而肖先生的朋友手机中则多了2000多元。肖先生称,因为朋友的飞信账号被盗,自己收到的诈骗短信显示的还是朋友的姓名,所以容易上当。
IT商业新闻网记者经过了解得知,目前遭遇飞信骗局的用户不在少数。而中移动方面称,骗子常用的手段便是登录盗取自用户的飞信,假冒飞信主人向该帐号上的好友借钱或者让好友帮其买充值卡等。 有些诈骗飞信中含有网址,用户出于好奇会登录短信提供的网站。而不法分子在要求登录者填写详细个人信息的同时,又对这些网站大量“挂马”,从而窃取登录者的个人信息。
除此之外,飞信业务的稳定性也让用户头痛,飞信群发业务近日被暂停。而早在2007年时,飞信就曾出现大规模断网现象。
移动互联网日趋“险恶” 专家支招隐私保护
通信专家马继华认为,包括飞信在内的多个平台日趋开放,可让更多业务集中整合,但移动互联网使用环境也由此变得更复杂,这都让使用者的个人信息安全变得非常重要。
飞象网总裁项立刚对IT商业新闻网记者表示,目前手机中个人信息越来越多,一旦遗失对用户来说确实很麻烦,有些手机具有远程锁定功能可限制别人的使用,但目前此项功能未全面覆盖。对运营商来说,也要对用户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应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内部管理。而作为用户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阚凯力告诉IT商业新闻网,手机应效仿笔记本电脑设置如指纹识别等安全保护功能,但有成本问题需要厂商解决。
马继华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时如何避免风险的问题上建议用户,手机或平板电脑等手持设备中的联系人要有部分伪装,尽量不要在智能手机中保留各种登录用户名和密码,除非有可靠的保密程序支持;运营商要加强信息管理,为用户负责,用户也需要在注册时留个心眼;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个人信息泄露的打击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