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3日,北京,盛大网络与中国网络电视台宣布展开全面战略合作。发布会现场,盛大网络董事长兼CEO陈天桥(中)和央视网总经理汪文斌(右)、酷6网总裁李善友 (微博)(左)在一起交谈,李善友对陈天桥竖起大拇指。
根据战略合作架构,盛大网络与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合作在横向上涉及网络视频、游戏、影视、文学、音乐、无线、在线平台等业务,在纵向上包括内容制作、技术支持、授权合作等领域。
这次战略合作的背景是: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
此前的2009年年底,陈天桥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三网融合时代”,为屡败屡战的“盛大盒子”添加内容,刚刚并购了酷6网,并签下对赌协议。这次与持有IPTV牌照的“国家队成员”中国网络电视台合作,更彰显了其在“三网融合时代”的野心。
2010年,江湖传说10多年的“三网融合”终于进入试点阶段了,首批被点中的12大城市纷纷开始描绘诱人“钱景”:深圳给自己画出的是到2012年底,全市“三网融合”的相关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
融合才刚刚开始,竞争已趋向白热化。合纵连横,并购招安,2010年的行业故事变得更加煽情,但“钱景”并不是人人都能看见。
会战互联网电视
2010年10月,百视通公司客服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这个电话是一名NBA球迷打来的,她说:“在一个朋友家里通过IPTV看了NBA球赛,效果很震撼,”并询问如何才能装上IPTV。
谈起这件事,百视通公司CEO李怀宇认为:“只要给用户提供了他们真正想要的精彩内容,并保证观看体验,用户绝对举双手欢迎。”
用户不知道的是,每天14场比赛的高清播出背后,有一条专门从美国新泽西拉进来的海底光缆。“我们引进了NBA联盟通行证,获得最全的赛事,每天能播出8~14场比赛。”李怀宇说,“如果不能保证播出质量,那就无异于资源浪费。拉进来的光缆可以形成八路全新高清信号,并且为了更全面地呈现比赛,邀请了专业主持人及知名教练在演播室解说,现场感会有很大提升。”
这是IPTV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IPTV即交互式网络电视,是一种利用宽带有线电视网,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向家庭用户提供包括数字电视在内的多种交互式服务的技术。用户在家中通过计算机、网络机顶盒+普通电视机、手机三种方式都能实现IPTV功能。
在“三网融合”多方博弈的过程中,IPTV一直是广电和电信最核心的胶着点之一。电信企业一直想进入内容领域,特别是IPTV和手机电视的内容领域,而广电则希望进入宽带为主的电信业务。双向进入在“三网融合”破冰之前,是各自保护领地的屏障:广电掌握了内容播控和审批的权利,增值电信业务和基础电信业务等也需要电信主管部门的许可。
2005年3月,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内第一张全国性IPTV集成运营牌照落户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即“SMG”),并获准将“BesTV百视通”作为IPTV业务呼号,随后,SMG与清华同方合资成立百视通公司,成为中国大陆首家运营IPTV业务的新媒体公司。
从百视通的成立背景,就会发现背靠的是广电丰富的行业资源,而其首批合作伙伴,却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后合并入中国联通)。2005年5月,百视通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和网通集团签署IPTV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IPTV业务。
这个让两个行业实现优势互补的尝试,从那时便拉开了序幕。在2010年7月1日“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确定后,IPTV内容播控平台建设的重担落在了百视通和中国网络电视台两家拥有全国性IPTV牌照的企业身上。
其实这次对于百视通来说,是运营资格的延续。2005年至今,已经建立了成熟的用户端、计费系统和版权分发系统,试点地区的地方电视台内容播控平台只要与其平台对接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