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的《市场营销》专版,我们关注了电信企业的渠道问题。其中,社会代理商是一个不可缺少,但有时候又让运营商感到头疼的渠道,因为进入全业务运营时代,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社会渠道接触电信业务和服务,可是良莠不齐的社会渠道往往给用户带来不好的感知和体验。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在加大社会代理商比例的同时,又能确保其营销服务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电信企业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近期,针对成本压力极度紧张、“送手机、送话费”等低成本销售模式弊端丛生的困局,中国电信甘肃公司在城市、农村和支局大力倡导“张掖、康县和内官支局三种模式”,促进天翼终端渠道社会化的改革。目前,省公司上下正在积极进行这三种模式的推广,平稳、快速、高效地推进传统移动业务发展模式的转型,形成持续快速健康的良性循环。
这三种模式在各自的发展中都体现出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核心的变化是,有效地解放了企业和员工:企业不必为成本而发愁,也不必为对手的低价竞争而担忧;员工不必为每天、每月悬在头顶的“全员业务考核指标”而紧张,也不必为顾了发展业务就顾不了本职工作而犯难。
张掖模式:把力使到“外面”去
在初期的社会渠道拓展建设上,张掖分公司分三个阶段对社会渠道逐级建设。先扩大收费网点覆盖范围,解决用户缴费问题;再扩大移动用户规模,为社会渠道的发展奠定基础;最后通过创新渠道拓展模式,结合多种举措有效扶持,引入各级社会代理商。在全市以自有营业厅为主的城市发展核心区,利用中心营业厅的场地资源优势,通过佣金奖励制度及各类优惠政策,鼓励代理商入驻营业厅,实现代理商规模化入驻。在农村市场,一方面,引导城市有实力的代理商选择跨区域销售模式,入驻农村营业厅铺货销售;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乡镇营业厅作用,将部分具备一定能力和营销经验的统包员转换为代理商,在承担经营维护工作的同时,自主铺货销售,搭建营业、销售双职能的实体渠道。此外,与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发展,农村合作社可收缴话费、代办业务,分公司按照代理商佣金规则,给予奖励,结合短信告知余额活动,实现双赢。
在分公司内部,通过人员和架构的调整,加大对代理商的扶持。在全市设立了20个专职社会渠道支撑经理,每两天联系一次代办点,负责帮扶、督导社会各级代理商业务发展及常规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在营业厅设立代理商业务专席也是扶持的主要举措。
在“引导与扶持”策略的指引下,边发展边建立社会渠道,边发展边将市场从农村逐渐转到城市市场和专业市场,这一效果已经显现。如今,张掖分公司社会渠道发展占比已达到71%,其中临泽更是超过80%。数字的对比更有说服力:今年1月~5月,社会渠道建设之初,社会渠道每月发展移动业务的数量都在一两千部,发展总量占比始终徘徊在20%以内;截至9月,社会渠道移动业务发展数量突破5000户大关,占比跃至71.8%。
康县模式:“抽身而退”的溢出效应
2009年7月,康县分公司开始在手机销售社会化方面寻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县分公司经理深入大堡代办点,向代办员介绍代理商政策,鼓励代办员经营手机,启动康县社会渠道试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快就尝到了美味,在随后的10月至11月业务发展旺季,大堡代办点平均月销售手机100部,仅此项利润就在1万元以上,目前,大堡代办点的手机品种已达几十种。
经过近半年的试点,康县分公司逐步形成了“代办员转型手机经销商”的移动业务发展模式。随后,康县分公司组织各支局长和代办员到大堡代办点参观,代办员触动很大。康县分公司一鼓作气,在长坝、望关、岸门口、碾坝、云台等代办点相继启动手机经营。经过一段时间,代办员们纷纷反映:收入比以前大幅增加,电信手机的用户感知也在不断提升。至此,康县分公司的补贴手机也逐步退出农村市场,农村代办点全面引入自购手机的“代理商经营模式”。
在包办经营的模式“抽身而退”之后,平台的搭建、政策的引导等“蜂拥而上”,康县分公司推出五项政策进入农村市场,支撑放量发展。在农村乡镇全面执行代理商政策,确保营销政策的一致性;与农村支局和代办点签订月度达量指标;根据市场分析,确定农村代办点月采购手机800部的奋斗目标;推行农村代办点手机专柜规范化建设;全面启动农村代办点能力提升工程。农村代办点全面引入自购手机的“代理商经营模式”,推动农村市场放量发展。
数据显示,10月1日至19日,康县分公司共发展手机用户411户,其中社会渠道332户,社会渠道发展占比80.78%。这样的占比,得益于康县分公司手机社会化经营的模式,得益于农村代办员向手机经销商的转型。康县“代办员转型手机经销商” 的历程,电信公司看似简单的“抽身而退”,却有效激活了农村移动市场的发展活力:代办员激情高涨、手机品种丰富、用户发展提速。而最根本的变化是,分公司大规模的低端补贴压力一举消失,从而有能力专攻中高端市场。这便是所谓“溢出效应”——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达到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
内官模式:由“送”转“卖”破坚冰
今年3月初,定西分公司着手进行农村渠道优化工作,作为安定区乃至定西市经济条件较好的乡镇,内官支局通过此次调整,为旺季营销理顺了渠道。8月底,优化调整到位后,新任支局长曾俊星从市场调查、抓内部基础管理开始,在做好发展的同时着重拓展社会渠道。
内官原来有一家合作营业厅,由于支撑不到位和经营不善,濒于关门的境地。内官支局立即对合作营业厅进行帮扶和业务发展指导,并在终端采购方面给予帮助。目前,合作营业厅开始步入健康发展轨道,营业厅内C网终端品种有20个左右,每个月仅终端差价就能获利近千元。为有效带动内官支局内社会渠道发展,国庆期间,曾俊星带头在兰州、定西代理商处现金采购了几十部价格在200元至800元的手机,精心组织了用户购机入网促销活动,取得初步成效。10月1日至10日,累计销售天翼手机33部,其中新入网客户30户,仅手机差价就获利3400元,其中合作营业厅获利950元,此举给内官支局内所有人员及社会合作代理渠道极大的信心,随后,社会代理渠道开始自行采购终端,内官支局转向渠道管理和服务支撑。
10月24日,为了解决农村渠道终端采购问题,定西分公司召开了全市农村支局长大会,拿出 45万元作为终端采购启动资金,并邀请省级经销商在定西开展现场订货会,由支局长自行选购。内官支局按照分公司确定的“三三制”原则(支局长采购一部分,省级代理商滚动铺货一部分,分公司垫付一部分),截至11月15日,累计采购移动终端135部,采购资金累计达到7.3万元,累计销售终端55部,自有网点的铺货数量也由前期的不足10款,到现在已超过25款,其中还有4款3G手机。同时,5个已签约的代理店铺货均在10款以上,极大地丰富了内官支局区域内的C网终端种类。
8月3部,9月18部,10天33部——这是定西内官支局移动单产品的销售曲线图。从“1个月3部”到“10天33部”,巨大的变化折射出农村支局营销能力的提升,更印证了移动业务营销模式由“送”转“卖”的效果。目前,内官模式已开始在定西分公司逐步推广,分公司也已抽调人员成立终端社会化专项推进小组,牵线社会渠道与各农村支局之间进行铺货协调,推进移动业务营销由“送”到“卖”的转变。
由“送”转“卖”之后,不仅企业节约了大量终端成本,社会代理商也初步“尝到了甜头”,看到了生存发展的希望。如今的内官支局的精力已经转向渠道管理和服务支撑,市场拓展的主力已经转换成合作伙伴,这也将为移动业务的发展注入新鲜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