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针对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北京市消协)的建议,提出了两种固定电话月租费的调整方案,而这两种方案在通信业内引起了争议。有专家认为,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打电话多的用户在补贴打电话少的用户,通过简单降低甚至取消固话月租费来降低固话收费不合理,而应该在通话费和宽带资费上做文章。
消协:月租费标准过高 北京市消协上月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建议函,认为固话月租费与居民的收入相比过高,导致消费者拆机率上升。而根据北京市消协开展的电信资费民意调查,91.82%的消费者认为此项收费不够合理,因此北京市消协建议降低固话月租费。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上周回复北京市消协,表示赞同北京市消协的建议。回复称,2000年以来我国固话技术成熟、网络基本稳定;与电信事业发展初期相比,基础网络建设、改造负担相对减轻;同时用户数量增长,相应摊薄了电信企业单位成本。因此固话基本月租费还有一定下降空间。 在递交建议函时,北京市消协负责人表示,随着宽带参加电话成本分流、光纤大幅度普及、交换机价格大大降低,电信运营企业经营固话平均成本也随之大幅下降,月租费还有下降空间。同时,固话用户增多并未给维护、维修成本带来多大变化,反而用户越多越能分摊成本。不少用户也表示,由于很少使用固话,月租费甚至高于每月通话费,这不合情理。 据了解,目前每月21.6元的固话基本月租费标准已实施近10年。记者查阅运营商在过去几年发布的数据后发现,2004年、2005年、2009年,中国联通(2008年以前为原中国网通数据)传统固网业务中的语音业务ARPU值(平均每用户每月贡献话费值)分别为51元、44.6元、31.4元,中国电信ARPU和其相差不远。如果单纯以此比较,每月21.6元的月租费显然过高。
专家:两者成本计算不同 据电信专家阚凯力介绍,固话网络成本主要是交换机和连接用户的用户线,这两项占整个市话网成本的90%以上。一方面是进户线使用铜线,铜的价格过去10年上涨几倍。另一方面,固话线缆管网建设和维护费用高。 另外,固话线路和相关联设备属独占资源,这和移动通信相反,移动通信的末端是基站,基站的信道“你不用我用,我不用你用”,而固定通信线路则是用或不用都存在同样的运营和维护成本。“就好比去租车公司包一辆车,这辆车别人就不能用。如果说包车是固定电话,那么出租车就是移动电话。包车后用或不用都要交包月费;而出租车是按照里程(使用量)收费,不用就不付费。”阚凯力说。 电信经济专家杨培芳表示,信息资源不同于传统资源,如果把打电话、上网和自来水、电力类比,按照使用量收费不符合新经济规律。因为自来水是加工生产出来的稀有资源,按消耗量甚至加价收费合情合理。但用户打电话的声音却是自己动口讲出来的,通信运营商只提供管道,并不生产语音。“从电话开通那一刻起,线路设施就长期租给用户,不间断服务导致成本永远在发生。”杨培芳说,如果坚持按自来水收费,就混淆了稀有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区别, 会引导消费者像自来水那样节约信息通信,代之以能耗、物耗俱增,消费者会吃大亏。
固话资费降低应打“组合拳” “目前是打电话多的用户在补贴打电话少的用户。从成本角度看,二者的成本没有区别,你不打电话或少打电话,对电话公司来讲成本一样。而且打电话少已在享受补贴,要不然月租费会更高。”阚凯力说,固话少的用户可拆机使用移动电话,现在固话拆机现象多就是因为移动电话更方便,并不是因为固话费用高。和固话相比,宽带上网资费还有更大下降空间,应大幅度降低。 同时,阚凯力和杨培芳均认为,固话本身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所以不应要求大幅降价,就是降价也应降通话费。杨培芳称,固话资费应加大固定收费,减少每次通话费,最终实现不限时、不限量的包月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