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智能城市的神秘面纱
打造智慧城市需要的四大要素
1.以人为基础 城市里应该有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适宜居住,居民的购买力要随着经济增长不断提高。
2.以土地为载体 城市从“平面化到立体化”发展,推动“精明增长”,势在必行。
3.以信息为先导 物联网、传感网等方兴未艾,在可见的将来,城市信息化将随着技术升级而不断加快。
4.以资本为后盾 中国的城市发展,单靠政府财政投入远远不够,需要调动民间资本的力量。
“智能+互联”
生活理念造福人类
在思科馆,一体化城市管理未来公用事业的“智能+互联”生活理念,借助“2020年城市”模型描述了怎样利用网络服务帮助城市优化利用资源。据了解,神州数码智能城市运营服务解决方案旨在通过智能城市IT基础设施,为城市和社区提供包括支撑、运营、通讯、交通、教育、电力、医疗及服务等各层面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为未来智能城市提供基于信息技术的蓝图。
各种“智能城市”项目在全球方兴未艾,香港智能卡仅是其中成功例子之一。在上海世博会上,多个展馆打开想象的闸门,让人们提前体验一把未来的“智能城市”生活。生病了,可以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享受“私人保健医生”的诊疗;家中墙壁就是可互动的大屏幕,你可以对着它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聊天或办理其他事务,指令非常简单;用电高峰时,智能系统则将通知关闭卧室台灯、调高空调温度,同时你将因节能得到少许补偿费用……这是思科馆展示的2020年城市生活场景。
在国家电网馆,“智能电力家庭”是一大看点:下班了,别急急忙忙往家赶,打开电脑,轻点鼠标,一组指令信息就会自动传回家中。于是,电饭煲开始煮饭,热水器开始烧水,空调开启……一切自动化,只等主人回家。据称,这样的生活方式有望在2020年成为现实。到那时,用户不但可以远程控制家用电器,还能在家中利用太阳能自己发电,让这些“绿电”输入电网,获取报酬。
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带领人们穿越时空体会2030年的城市交通:这是一个多层立体的交通体系,采用无污染的新能源交通工具和驾驶体系,实现零排放、零交通事故,远离对石油的依赖,远离交通堵塞,即便是盲人,可自如驾驶。中国航空馆展出了未来城市飞行交通网模拟沙盘,从全国各地征集而来的未来飞行器模型“穿梭”其间,搭建了从海底到陆地、从地面到空中的网络,让整座城市成为多维的运输空间。
城市信息化:
长三角始现“数字城市架构”
世博园思科馆展现的是城市“智能互联”生活愿景,而近年在长三角一些城市的数字化建设,则是这个愿景的雏形。
一个多月前,我国第一个“数字城市”展示体验中心――“数字扬州”展示体验中心开通。这个展示体验中心有5大区域:综合概况展区,介绍了数字城市的概念;信息基础展区,描绘了数字扬州建设构成的两大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城市管理展区,体现如何依托信息化手段优化城市管理方式和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公共服务展区,展望不久即将实现的数字生活;产业经济展区,讲述扬州信息化产业现状及对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规划。
数字城市的本质是城市信息化。专家认为,数字城市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数字城市的通信与信息基础设施、数字城市的信息资源与服务交换体系、数字城市的应用。而数字城市的应用,又主要体现在市民和企业服务以及城市管理三方面。近年,神州数码的数字城市业务以市民卡为切入点,通过扬州、无锡、张家港市民卡工程建设与运营服务的实践来实现创新。其中无锡和张家港市民卡工程,被两地政府列为“年度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无锡市民卡项目被中国IT协会授予“2009年中国信息化项目成就奖”。
RFID、NFC:“刷手机”时代到来
今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世博会门票史上的首创――推出以RFID SIM卡作为核心数据的存储载体的“世博会手机门票”。如果开通“手机钱包”的业务,还能在园区轻松享受吃、喝、玩等服务。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英文缩写,即射频识别,又称电子标签,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的目标,并读写相关的数据,而不需要识别系统与这个目标有机械或者是光学接触。它无须人工干预,可用于各种恶劣环境,可识别高速运动的物体,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第二代身份证、奥运门票都内置RFID芯片,而高速公路上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也使用了RFID技术。
以下是IBM在推广它的“智慧地球”概念所常提到的正反两个例子。反面例子是:IBM商业价值研究所的研究发现,全球每年有价值15万亿美元的资源被浪费,大约50%的食物、35%的水资源、25%的电力由于输送系统等因素从未送达消费者。此外,还有一个数据是,不论是发达的还是发展中的城市,交通堵塞会耗费掉国内生产总值的1%到3%,这个代价已经很高,而且未来还将不断增加。
正面例子是,许多城市由于推广IBM参与设计的智能交通系统,拥堵状况大大减轻。比如,瑞典斯德哥尔摩2007年8月开始试点智能交通系统,按照不同的拥堵程度对交通收费。两年后,斯德哥尔摩交通拥挤状况减轻了18%,与此同时乘坐公共交通的人数大大上升,整个城市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14%至18%,年人均排放量约减至4吨,而欧盟年人均排放量是8吨。由于在环保方面做得出色,今年2月,斯德哥尔摩被欧盟委员会评为首个“欧洲绿色首都”。
“智能城市”利用最新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化,因此受到各国政府的欢迎。
新一代无线高速网络:车上开高清视频会议
信息通信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TD―LTE技术了。从2007年形成标准到上海世博会首次演示开通,TD―LTE这项被看做未来4G时代最有市场的技术正向我们渐行渐近走来。TD―LTE是我国政府主导下的新一代无线通信技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G技术TD―SCDMA的后续演进技术。如果说3G是普通速度的动车组,LTE就可以算是高铁了,它的传输速率为现有3G技术的十倍以上。在应用方面,TD―LTE是移动互联网的重要解决方案,能够满足用户移动无线宽带的需求,实现坐在移动的车里开高清视频会议,并将成为物联网的重要基础。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邬贺铨说,TD―LTE实现了对我国自主关键技术的继承和持续创新,同时保持了与国际主流LTE技术的协调发展,其TD―LTE―Advanced方案已被国际电联纳入4G候选国际标准,为我国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国际、走向世界、赢得国际市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云计算”:城市的灵魂
支撑 “智能互联”的技术已开始了大规模的讨论和应用,其中最主要的是“云计算”。
“云计算”是一个美丽的网络应用模式。周一兵解释:在思科馆展示的未来10年城市生活中,学校、政府、医疗等都被互联网连接起来,组成了一个覆盖整个城市和所有居民的“云平台”。这是一个可触摸的“云计算”。
在世博园思科馆,可获知“城市云”理念。“城市云”俨如城市的灵魂。到2020年,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生活”怎么过?在每天排队几乎都要超过3小时的思科馆,一部8分钟时长的电影这样展示:在2020年,墙面就能成为互动区。用它直接上网看电影,和朋友视频聊天,订机票,只要嘴巴说出“接听”“给XXX打电话”“订下一班最早去香港的飞机”等指令,墙面都能听得懂……孕妇体检,不用上医院排队,只需戴一个类似手表的装置,医生就能远程了解胎儿的最近情况。孩子放学了,家长只要在网上互动区瞧上几眼,就能知道他当前在哪儿。乘公交车,智能手表给你找到最佳路线,按下确认键就会自动付车钱……
上述电影场景正在成为现实。不止在思科馆,在信息通信馆、沪上生态家、城市未来馆……世博园里的诸多展馆都在传达同一个理念:未来“智能+互联生活”能一体化管理城市的公用事业,“云计算”能把城市的交通、医疗、教育、公用事业等方方面面智能互联起来。
思科馆馆长安东尼解释说:“云计算”打造出的“城市云”有如城市的大脑;各个行业和企业的数据中心,就像是城市的神经元;每个家庭的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就像神经末梢。将来,“城市云”将打破目前各部门各行业间的“孤岛”式运营,城市生活需求将像大脑反应那样快速,市民可在城市快速运营中即刻满足所需,使自己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目前,很多城市提出了信息化目标。以重庆市为例,这个城市希望通过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宜居、绿色、交通便利、健康和安全等目标,而“城市云”则是思科携手神州数码等合作伙伴为“信息化重庆”开出的一剂良方。
物联网:身在家中享受“智慧医疗”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基于互联网,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物联网通过RFID装置、GPS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对应的通讯协议,把任何的物品和互联网相连接,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以实现智能化的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
走进世博会城市未来馆的“未来正在实现”展区,当你轻点冰箱触摸屏上的牛奶标签,立刻就会显示冰箱中所存牛奶的出产农场,还可以从屏幕上看到农场内的工作画面。若你触摸点击购买日期与地点,屏幕上立即跳出某社区超市的图像。此外,冰箱还会告诉你“牛奶保质期”、提醒“牛奶储备不足两天”等等。
物联网技术赋予物体以“智慧”,在世博园里处处可见。不论是内嵌高频射频识别(RFID)芯片的普通门票,还是采用源射频识别芯片的手机门票,都能与所有闸机、预约机进行信息交流。
有了物联网,大医院也许不再拥挤。一个家庭只要通过一个健康终端,便可将家庭成员每天的各项健康体征传输到信息中心,一旦出现异常,相关医院马上会对你做出应急诊疗,或是远程会诊,或是紧急救护。这就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医疗”。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总裁王建宙说,物联网可以使城市具有智慧,能够实现人与人的沟通,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是城市信息化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无处不在的网络已经具备了物联网发展的条件。
车联网:老人残疾人可自由出行
世博园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给人们展示了“车联网”这一全新概念,车联网可以帮助汽车收集和分享即时的信息数据,并把这些数据连接到中央基础设施网络,将大大地优化交通,缩短旅行时间,并且使得行程更加具有可预测性。汽车将拥有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即使没有红绿灯也可以安全穿过十字路口,判断前方车流状况以避开可能发生的堵车。这不仅会使未来的汽车更加清洁环保,避免交通事故,还可以实现车辆的自动驾驶,这将让更多的人享受移动的自由,老人、残疾人都可以自由出行。
沙特阿拉伯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科技中心主席穆罕默德・苏韦勒说,全球每年大概2.5万亿美元医疗资源、四分之一电力是被浪费掉的,在教育以及政府体系当中,资源浪费也达到了35%。智能电网、物联网等技术能精确探测到资源的浪费点并加以关闭,有效减少浪费。
LED信息网:“借光”实现空中无线上网
在上海世博会航空馆,坐椅上方的阅读灯照向小桌板上的笔记本电脑,电脑就能“借光”实现空中无线上网;在“沪上生态家”案例馆,灯下一台微波炉接收到“光控”指令,自动启动、加热饭菜。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半导体照明(LED)信息网新技术,它以灯光极快的频率一开一关,在闪烁中发出脉冲,完成信号传送。与通过电磁信号实现无线上网相比,半导体照明信息网没有电磁污染,适用于飞机、医院、工业控制等射频敏感领域,甚至包括可透光的水下宽带通信领域,满足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方面应用。
腾讯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一天只有24个小时,高速无线网络把人们大量碎片时间利用好,同时又提高了每个单位时间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