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展现无限前景。尤其,新一代信息技术被确立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将被重点推进,受到了各界的关注。
那么,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会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当前电信业环境能否支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就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剑秋教授。
突破传统指标,以新思维定义新一代信息技术
“十二五”规划提出不少新概念,“新一代信息技术”便替代了原有的“信息网络”,成为业界关注和讨论的焦点。
对此,曾剑秋以实例并通过比较将概念的转变意义表述出来。他指出,对电子信息产业而言,“新一代”主要是指突破换代技术的可能性,以无线宽带和有线宽带为例,从3G开始,无线代替有线的趋势将凸显出来,这也代表着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3G乃至今后4G,无线宽带将承载运营商更为丰富的增值业务。”
更进一步地讲,曾剑秋表示,应改变对传统信息技术标准的制定,重新审视符合当下的新技术和新标准。
新一代信息技术面临难得机遇
曾剑秋指出,在扩内需、调结构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的经济背景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必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因为,我国电信市场拥有着诸多第一,对新一代技术的发展大有裨益。”具体来看:巨大的用户数量让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市场。截至今年9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2.92亿;我国还已建成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现代通信网络,并朝着移动化、宽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曾剑秋以TD—LTE为例说明:中国提交的TD—LTE—Advanced提案成功入选4G标准最终提案,对中国TD—LTE发展将产生非常重要和积极的影响,证明了中国发展TD—SCDMA这个3G标准没有错,符合了后续演进的趋势。他还表示,目前,TD—LTE已成功实现了与LTE FDD的融合同步发展,成为全球最主流的移动宽带技术标准,得到了系统设备和终端芯片制造商的广泛支持。
“三网融合也为电信业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曾剑秋强调。现阶段的三网融合发展,对国家来讲,可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拉动国内消费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对行业来讲,提升行业发展水平有利于形成适度竞争的产业格局。而根据国务院三网融合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邬贺铨的估算,在未来三年内,三网融合将启动的相关产业市场规模达6880亿元。三网融合将激发和释放巨大的信息消费需求,促进信息服务与终端消费市场的繁荣,未来三年信息服务收入与终端消费预计接近4390亿元。
“因此,在诸多机遇面前,运营商应把握机会,明确定位以应用带发展,大力推动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着重在通信设备、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应用等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曾剑秋说。
良性市场竞争规则亟待建立
在市场发展过程中,有新的问题会不断暴露,也就需要不断解决前进中出现的问题。从近几年发展的情况看,电信业的不正当竞争、价格战不仅违背了技术进步趋势,也造成了运营商之间发展的不均衡,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对此,曾剑秋指出,要重视并有效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良性市场竞争需要规则。“制定新的电信业竞争规则是促进电信市场有效竞争的基础性条件,也是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迫切需要。”
具体来说,首先,要重新认识电信业的发展环境,经过客观分析制订规则,寻求突破,并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同时,应建立一个中国的FCC(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即三网融合委员会,直属于国务院。重点负责三网融合实施过程中各项工作的协调,在处理三网融合的一些实际问题上拥有裁判权。而三网融合委员会可以由电信、广电和社会其他行业的专家组成,以投票方式协调并处理三网融合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利益冲突。“只有这样,才能提升竞争力,惠及国家、行业和老百姓。”曾剑秋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