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目前,手机定位服务(LBS服务)在海外大行其道,在国内,其也正逐渐成为各大互联网站、微博、SNS社区的标配。不过,手机定位引起的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也在逐步引起各界关注。业内专家表示,通信主管部门加强对手机定位业务的监管刻不容缓。
【现状】 手机定位技术渐成手机标配 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要求,美国运营商网络中95%的手机必须能由卫星或通讯基站网络跟踪,其目的是让人在处于紧急情况下更容易得到帮助。比如,配备GPS功能的手机可以向卫星传送信号,使警察和救援人员能够确定需救助者的位置。类似的技术曾解救过迷路的司机、帮助警察找到被绑架者、让父母找到孩子。 【问题】 部分人因手机被追踪而受害 不过一个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是,手机中越来越广泛配备的手机定位技术也可能好心办坏事。有网络媒体报道称,去年夏天,一个美国男子就透过当地运营商提供的一项“寻找家庭成员”的GPS手机定位服务找到他离家出走的妻子。这名男子随即去到收留他妻子的朋友家,将其妻子打倒在地。事件在美国引起人们对移动定位技术泄露隐私问题的广泛关注。 复杂且应用不断扩展的移动定位技术一方面让人们获得方便,另一方面却也让人们的隐私丧失,给滥用者追踪被害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根据海外媒体报道,美国司法局去年的报告估计,每年美国有2.5万多人成为GPS追踪的受害者。 个人信息极易暴露在网上 不要以为透过手机追踪他人具体位置是一项复杂繁琐的高科技工作。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各种各样追踪他人手机的新技术出现得很快。有媒体报道指出,只需获得跟踪目标的手机号码、一台计算机和拥有相关通讯知识,要跟踪他人手机几乎是任何人都能做到的事情。 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全球无线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再加上智能手机技术不断更新,稍有不慎,“被他人跟踪”成为了每个人都可能遇见的事情。在通讯信号覆盖范围,透过安卓(Android)或苹果等智能手机下载并运行手机定位软件后,用户一方面可以享受手机定位服务带来的各种便利,另一方面其个人信息亦会同时暴露在互联网世界之中。 据国内率先发展手机定位服务的贝多网CEO穆荣向记者介绍,目前在国内包括新浪、腾讯等都在做移动定位服务:“手机定位服务正融合到社区、拍照、地图、广告等各种服务,成为各大SNS网站、微博网站的标配。”正因如此,稍有不慎,用户的个人位置信息就会透过手机定位服务让其朋友、微博的网友获悉,防不胜防地彻底暴露在互联网之中。 【专家】 需履行告知义务 手机定位服务会不会产生严重的隐私泄露问题?尽管不少专家都对此表示担心,但穆荣向记者表示:“隐私泄露问题不会很严重。”他表示,实际上目前手机定位服务都可以选择隐私权限——用户可以选择隐身。 更重要的是,他表示,目前使用手机定位服务门槛依旧很高:需要3G网络,苹果或者安卓智能手机,并且在下载软件后才能使用。因此,“真正使用手机定位服务的用户毕竟只是少数。” 另有业内专家表示,随着移动定位服务成熟,国家通信主管部门应该要求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采取措施防止类似服务被滥用。“被跟踪者应该被告知,他们的相关信息已经被追踪。”艾媒咨询首席分析师张毅向记者表示。张毅认为,一旦执法部门发现手机定位功能被滥用,有权要求相关公司取消定位功能。同时,有海外运营商长久以来一直支持“向家庭暴力受害者提供不可跟踪的手机”的计划。 专家建议市民,如果实在不想被跟踪,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在特殊时间段将手机关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