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深圳市轨道交通建设指挥部宣布,继市民实现坐公交“刷手机”乘车后,今后市民坐地铁也有望实现“刷手机”支付。而在上海世博会,观众只要换张RFID-SIM卡就可以直接刷手机进入世博园。
国家移动电子商务研发中心专家邱忆洋表示,目前国内使用的手机支付主流技术方案有三个:基于2.4兆赫的双界面智能卡(RFID-SIM)方案、基于13.56兆赫的非接触技术的近距无线通信(NFC)方案和基于13.56兆赫技术的贴片卡方案。
RFID-SIM卡方案由国内企业自主研发,仅通过更换手机智能卡(SIM)即可实现付费、充值、转账等活动。从社会推广成本上看,产业链相对较短,有利于快速实现运营;从用户接受度来说,此方案不用换手机,只需换张SIM卡就可实现手机支付,用户易于接受。
而索尼、飞利浦等国外手机厂商多年来一直力推NFC方案,用户必须更换具备NFC芯片的手机和SIM卡才能使用。这一致命缺陷导致NFC方案推出多年来,一直未能在全球得到大范围应用。
贴片卡方案,是在手机后盖贴一张13.56兆赫的卡片。这样虽然降低了换手机的成本,但实际上类似于消费者自己把公交卡贴在手机上。无法与手机平台相集成,应用拓展空间有限。
邱忆洋认为,RFID-SIM卡方案在几种方案中最易实现产业化,推广成本也最低。
由于RFID-SIM卡方案在技术上的领先性,中国移动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试点。
专家指出,由于NFC方案运行频率比较低,通常传输距离只有几厘米。而RFID-SIM卡方案则可以实现10米左右的中远传输距离,可以更大范围地拓展手机支付的应用。此外,与NFC方案相比,RFID-SIM卡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国内企业手中。移动支付市场一旦做大,可以向国外使用此标准的厂商征收专利使用费。
事实上,国际市场对手机支付的需求很大,但国际手机支付基本还处于空白,RFID-SIM卡方案有望向海外大规模扩展成为国际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