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商业和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移动通信的普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缩短了人们即时沟通的距离,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作为一个面向消费者的传播平台,不仅极大的拓展了媒体、金融等行业的市场机会,也逐渐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沟通平台。3G的到来,使移动通信和互联网相融合,创新服务的出现将更大程度的打破人们现有沟通的极限,商业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本文着重从社会化网络(Social Network)的角度出发,探讨3G时代下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Mobile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 MSNS)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服务价值和商业模式。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社会化网络和移动社会化网络的概念及特征;第二部分侧重分析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第三部分探讨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的价值和潜在商业模式;第四部分对全文作简要总结和展望。
一、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概念
提及移动社会化网络,首先需要谈到六度分割理论和社会化网络。上世纪60年代,六度分割理论(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指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两个人之间建立一种联系,最多需要六个人(包括这两个人在内),无论这两个人是否认识,生活在地球上任何偏僻的地方,他们之间只有六度分割[1]。六度分割理论构成了社会化网络的理论基础,它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指的是由多个节点(通常是个人或组织)通过一种或多种特殊的关系(如友谊、交易、Web链接等)相互连接而组成的社会结构[2]。
在互联网时代,六度分割理论开始凸显其社会及商业价值,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 SNS)开始在互联网上提供,并积聚了大量的用户,如MySpace、FaceBook、Yahoo! 360°、LinkedIn等。MSNS指的是个人或特定组织之间利用移动电话/设备相互联系的服务。这仅仅是对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概念的简要说明,不足以反映其本质特征。倘若以此界定,传统移动运营商提供的话音服务就是最庞大的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即移动用户通过移动网络与其手机通讯录上的好友打电话、发短信。参考互联网社会化网络服务的特点,本文所提及的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以下包括五大特征:移动性、与朋友沟通、接触并与陌生人沟通、个性化展示、个性化内容分享。
时下流行的诸多移动互联网应用均打上了社会化网络服务的标签,实际上很大一部分仅是涵盖了其中的几项特征[3],如图1所示。当然,随着各类应用服务的成长,都趋向于提供完整的社会化网络服务功能。
从上述五大特征出发,结合实际应用,可以归纳出移动社会化网络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业务功能:
移动性支持:MSNS区别于基于PC互联网的SNS的本质就在于其对移动性的支持,一般包括提供Mobile Web浏览支持、手机上传/下载资料、MSNS相关服务/信息短信通知等。这里提到的Mobile Web浏览支持通常情况下是指MSNS服务商专门定制一套适配手机终端屏幕、操作的移动版本。
个人资料:提供个人基本信息的页面,如姓名、年龄、性别、爱好等。页面还包括到朋友等联系人个人资料页面的链接。一般面向大众的MSNS服务都提供匿名个人资料搜索功能,但也有一些面向青少年的服务则关闭了匿名搜索的功能,其出发点是青少年保护。
个性化页面设计工具:MSNS的目的是实现个人或群组之间的便捷发现和沟通,个性化页面设计工具也就成为MSNS的重要功能之一。它有利于用户更为形象、个性化的展现自己。
建立群组:用户可以在MSNS上发起、参与不同维度的群组,如基于爱好、基于地域、基于职业等。用户的联系人列表就是一个最基本的群组。
个人内容分享:MSNS提供基于手机的个人内容分享功能,如用户可将用手机拍摄的照片群发给其MSNS上的好友联系人等。
即时通信:即时通信已是全球最流行的互联网应用之一,MSNS应当提供用户从PC到PC、PC到手机、手机到手机的即时通信功能。
博客&论坛:MSNS应能为用户提供通过手机、PC撰写关于他们生活及思想的博客功能,以及通过移动方式展开在线讨论的论坛功能。
二、移动社会化网络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早在2000年,日本便开通了基于iMode的imaHima服务,这是一项移动的、结合地点功能的MSNS,可让用户与好友公开或私下的分享自己目前的状态(包括地点、行为和心情),也可用于发送照片和即时消息[4]。但迄今为止,无论从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和用户规模来看,MSNS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服务演进的路径分析,MSNS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由传统互联网上的社会化网络服务演进而来,如MySpace Mobile,通过移动性的增强提供MSNS,其特点是依托庞大的PC互联网用户群,逐步满足其用户的移动性需求;第二类是纯粹基于手机的MSNS,无需PC互联网侧的支持,如目前移动梦网内的交友服务等;第三类是主要基于手机,但有PC互联网侧辅助支持的MSNS,如Dodgeball等。
另外,从用户使用服务的目的分析,MSNS可分为面向社交(交友)、内容生产、商务三类,图2展示了部分社会化网络服务的分类示意[5]。
如上图所示,现在MSNS提供主要还集中在社交/交友类上,内容生产次之,商务类数量相对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现阶段MSNS的目标用户群还集中在年轻人中。
从发展趋势看,首先,由于基于PC互联网的SNS服务越来越普及,随着3G网络的发展、移动终端PC化能力的加强,越来越多的SNS服务商将为其用户提供移动化能力支持,譬如增加移动版服务、短消息通知、互动等,向MSNS演进毫无疑问是它们的发展方向。
其次,MSNS阵营将出现分化。一般而言,从细分市场角度出发,MSNS可分为覆盖全部用户群的综合性服务商,覆盖特定地域、全部用户群或全部地域、特定用户群的的半综合服务商,以及覆盖特定地域、特定人群的垂直细分服务商。业务发展初期,MSNS综合服务商往往借助其在PC互联网上取得的成功,以增强功能方式提供MSNS服务,不仅能进一步增强其用户粘性,也能较好的实施移动用户市场培育。另外,MSNS综合服务商往往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庞大的用户规模,继续在MSNS市场上实现强者恒强的目标。例如,2007年4月,MySpace在美国SNS市场上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其推出移动版的服务也是寄希望于在MSNS市场上保持其持续领先的低位,并向传统移动手机用户渗透。那么,这对规模和实力均较弱的MSNS垂直服务商而言,是否还存在有利的市场机会呢?答案是肯定的。这主要是随着规模的日趋庞大,综合MSNS服务商很难满足所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给了垂直细分服务商很好的市场切入机会。
第三,MSNS与纯粹基于PC互联网的SNS服务相比,有很多独特性,诸如LBS、手机Push、终端适配、用户使用习惯等等,这些差异也能够给中小型的MSNS服务商以快速成长的机会。Dodgeball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业务案例,主要提供基于用户位置信息的地方性用户搜索功能,例如在纽约一家酒吧中的Dodgeball用户将轻易的找到在同一家酒吧饮酒的Dodgeball用户。
根据ABI Research预测,到2011年,全球MSNS用户数将达1.74亿,而2006年用户规模仅为5000万,年均符合增长率达28%。图3给出了MSNS用户规模的预测[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