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业界对“新媒体”这一概念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传统媒体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商业实践也层出不穷。政府、企业和个人均意识到,互联网作为一个崭新的媒体平台,将打破现有媒体业、商业和个人信息消费领域的服务格局,将成为获取信息、发布信息、传递分享信息的最重要的平台。
本文着重从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总体特征出发,探讨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产业范围、业务发展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新闻资讯类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思考。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产业范围;第二部分侧重分析当前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种类及发展现状;第三部分主要是分析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第四部分重点探索新闻资讯类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思路。
一、互联网新媒体的业务范围和特征
根据维基百科,新媒体一词可以从产业区分、人机接口、艺术运动、及其多媒体形式来诠释,不同的诠释是由于不同领域的观点(产业、科技、艺术、及传媒)的出发点之不同。从产业区分的角度,所谓的“旧媒体”所包涵的产业范围,指的是印刷的报纸及杂志,电子的广播与电视。相较之下,“新媒体”所包涵的产业范围不如旧媒体的明确,其产业类型可以包括电玩产业、动画产业、搜索引擎、网络拍卖、等等[1]。
自互联网发展以来,业界对互联网新媒体这个概念有多种不同的解释。本文以联合国新闻委员会对“第四媒体”的界定,来阐述互联网新媒体的含义:第四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后出现的因特网和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从广义上说,“第四媒体”通常就指因特网(因特网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的主要组成部分);不过,因特网并非仅有传播信息的媒体功能,因特网还具有电子邮件、电子商务等重要功能;从狭义上说,“第四媒体”是指基于因特网这个载体来传播新闻和信息的网站[2]。
由表1可见,互联网新媒体突出的特点反映在受众可自由阅读、可转发,媒体互动性强,存储性强;信息容量巨大;反馈速度快;用户行为挖掘能力强;用户内容参与度强等方面。
二、互联网新媒体业务的分类及发展现状
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互联网新媒体业务有多种分类方式,本文着重从媒体内容提供的角度出发,对当前出现的互联网新媒体进行分类。具体包括以下五类:传统媒体的网络化业务、纯粹基于互联网的大众新媒体;基于用户自生产内容(UGC)的社会性媒体(Social Media)、互联网搜索引擎、聚合媒体(Mushup Media)。
第一,传统媒体的网络化业务是基础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形式。传统媒体,尤其是报刊业在互联网时代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是无法回避的,现阶段越来越多的读者倾向于通过互联网获取资讯信息,因此传统媒体数字化是其不可逾越的生存之道。至于传统广播、电视媒体企业,也面临着互联网广播、互联网电视服务的挑战。传统媒体网络化衍生而来的互联网新媒体业务已经是,并仍将是重要的互联网媒体类型。例如,《财富》杂志网络版、《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南方周末》网络版等网络媒体均是依托传统报刊类媒体发展而来;央视网络电视(www.cctv.com)、CNN(www.cnn.com)、中国广播网(www.cnr.cn)则是依托传统电视、广播媒体发展而来,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图文、广播和电视服务。该类业务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于有雄厚的传统媒体内容为依托,并且能够更大程度地覆盖传统媒体和互联网媒体不同的用户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