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世界经济遭受金融危机重创,一片风声鹤唳,纷纷对内采取了刺激性政策、对外实施了贸易保护,国际上也加强了谈判和协调,以共克时艰。虽然在2009年第四季度,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数据均出现了复苏,但全年增长率仍为近年来最低水平。2010年的经济增长就变得非常关键,也备受关注,现在2010年已过半,从各大国际权威组织的预测数据来看,普遍乐观,有望恢复危机前的增长速度。我国依然被世界看好,预期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仍会领先全球,从获取的最新数据来看,我国第一季度增长速度达到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为11.9%,可谓形势喜人。
但我们注意到温总理讲话中提到,我们所面临的宏观形势乐观而复杂。国际上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增长率虽呈反弹趋势,但失业率居高不下,主权债务高企,金融市场监管改革尚无定调,大力度刺激政策遗留下的隐患存在随时复发的可能。从国内来看,依靠投资为主的增长方式仍未改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问题仍很严重,比如钢铁、焦炭、水泥等18个行业的落后产能占总产能的10%~25%;对外出口阻力加大,前5个月顺差同比下降了59.9%,在第一季度针对我国采取的贸易救济措施占全球的81.8%。
如何理解“乐观与复杂同在,内忧外患并存,长短期问题交织”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我们认为这些问题和矛盾都是相互关联的,实际上我们正面对并且必须作出一个选择,即选择发展速度,解决短期问题,还是重视发展质量,面向长远发展。这个问题似乎很好回答,轻而易举就能给出完美答案:就是做好两者之间的平衡,重点解决好当前紧迫问题和突出矛盾,同时针对长远发展做好调整,提升发展质量。然而我们知道,由于资源有限以及政策和工具都具有两面性,我们很难在方方面面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走好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平衡木呢?温总理实际上已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着力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我们必须有足够的勇气承受改革和转型的阵痛,抓住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革命深化的历史机遇,果断决策,大力完善宽带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蓄势超越。
我国已经具备很好的信息产业基础。我国电话用户已超过11亿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1亿户,网民数量已超过4亿;在自主创新方面,TD成为国际3G标准并成功实现试商用,初步摸索出一条从跟随者向竞争者身份转变之路。我国正处于信息化和工业化相交会的关键历史时期,同时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多个领域也面临着重大突破,信息技术革命有可能进一步深化。各主要国家也正基于这一大势,加快宽带、物联网等网络设施的部署与研发,以在后危机时代继续主导国际竞争格局。发展信息技术产业不但成为眼前紧迫的问题,而且是服务于长远发展和竞争的战略性问题。信息通信技术具有通用性、基础性和高渗透性,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须依赖信息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对经济体系又有改造和提升资源配置及决策效率的作用,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深度决定着一个国家整合资源的能力,以及对国际竞争作出快速反应的能力,因此也决定着一国未来的综合竞争力。
国际经济低迷复苏但仍动荡之时,也是进行国内调整大练内功的绝好之机。大力发展信息通信产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有可能暂时放缓眼前的增长速度,但若运作得当,短期速度不会受到太大影响,更重要的是有助于解决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地位提升的长期之患。温总理曾多次引用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希望我们能在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之间走出一条动态平衡之路,但愿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从“呜呜祖啦”声中,听出的“中国制造”中不再只有4%的中国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