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务市场在全业务时代面临颠覆性变化,竞争的内容和载体均前所未有。此背景下,消除包括体制、行政等在内的种种干扰性因素显得十分重要而迫切。
3G牌照的发放,事实上终结了传统电信业务时代。在电话普及率达到99%后,语音业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演进为一种公共服务,甚至是一种公共福利。语音资费的绝对下降是大趋势,靠传统电信业务谋求生存和发展只能使电信运营商陷入竭泽而鱼的泥潭。
中国强调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有30多年了,包括电信重组之前对ICT的宣传等,但是,只要电信运营商不拥有全业务牌照,信息业务和信息服务的发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由此,3G商用标志着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开始由传统业务的竞争全面进入信息综合服务的竞争,这其中,ICT、三网融合、两化融合均是实现信息化服务的手段和发展平台,没有信息化业务的竞争,中国电信业寸步难行。
电信业务市场在全业务时代面临颠覆性变化
2010年是“十二五”规划年,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中国有100多个城市提出建立大都市的规划目标。全面提高城市化率、工业化率成为多数省市当前最重要的战略。
城市化速度的提高带来的最大变化首先来自于产业形态的调整,呈现为产业升级、产业融合、产业链延伸、产业关联度加强,所有这些来自产业发展层面的变化都面临一个最难攻克的问题,即:资源共享,特别是信息资源的共享。
信息资源的共享凭借以往的IT级服务是很难完成的,单纯依靠通信网和互联网也难以完成信息资源整合。信息资源的共享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统一、开放、融合的数据信息业务平台,这种平台需要多网组合,语音服务、视频服务、从点到点至一点到多点的传输服务、互联网服务、移动服务、数据库管理和数据高速处理(软件)服务、信息源筛选和互联服务、专业化的信息商务传输服务等,这种服务在3G时代已基本不存在技术上的障碍,发展的基本前提来自于运营载体的形成,而所谓运营载体事实上就是可公开信息资源的共享环境和运营体制。进一步讲,信息共享矛头直指信息资源的垄断和部门封锁。
由此,从技术演进、业务演进、服务演进、体制演进的总体趋势看,电信运营商的业务市场在全业务时代的变化是具有颠覆性的,竞争的内容和载体均前所未有,发展的路径也没有可选择和参考的标志。
这就是2010年中国电信运营业竞争性市场最重要的内容。
全业务下的三家运营商竞争实力较量——中国电信增值业务潜力较大
中国电信在南方增值业务潜力很大,关键是跨行业运营的能力已经启动。
中国电信长期以来一直把做“综合信息业务提供商”作为主导战略,但是,在3G牌照发放前,其基本无所作为,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包装总公司中电信在没有移动牌照的情况下,难以通过移动与固网的捆绑开展更适宜百姓的增值业务。获得3G牌照后,中国电信收购国内市场相对成熟的C网后,主打上网本,3G和2.75G无线宽带上网并举,成为3G有效用户增长最快的运营商。尽管CDMA宽带无线上网存在大量缺陷,但相对于中国移动的TD和中国联通的WCDMA,现实市场能让消费者满意的仍是CDMA。尽管中国电信没有在移动终端市场上抓住iPhone或乐Phone,移动互联网的市场甚至还不及中国移动,但其固网宽带的传统优势与移动上网组合后,其增值业务已快速突破语音服务,全面向商业客户、企业客户和区域性组团客户发展。同时,在三网融合向广电倾斜的不利情况下,中国电信与中国电力的光纤网合作也已经进入探讨阶段,多网组合在中国电信的农村信息化、城市专网、企业信息方案解决、商业物流网络建设等方面已开始产生跑马圈地的效益,中国电信全业务发展之路开始越走越宽,与中国移动在增值业务(增量市场)的差距越来越小,与石油、铁路、金融、电力、民航等跨行业的信息业务合作发展前景光明。但是,中国电信的问题是创新不足,保守有余,过于求稳,这对于充分发挥中国电信在全业务时代的竞争优势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中国移动的竞争实力主要来自于资本,创新实力并不显著。
单就通信信息业务的竞争实力看,中国移动的优势主要来自于资本投资能力和以巨额资本投入为后盾的营销能力。
中国移动的通信信息服务主要体现在普通用户市场,包括彩信、飞信、黑莓、移动互联网、手机电视、移动娱乐互动业务、手机银行等。从运营情况看,资本实力的强大使中国移动可以用“烧钱”的方式砸市场、抢用户,保证名义用户的数量庞大,其它两家运营商难以直接竞争。但是,目前市场的基本特征是,基于普通百姓的信息服务,有效的盈利模式很少,中国移动全力推进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可以直接获得盈利的业务很少,移动互联网实现的增值业务和信息服务基本与传统的语音业务捆绑为一体,而且大多数是在2.5G或2.75G平台完成的。中国移动基于大客户、大企业的所谓信息化服务,事实上是为企业建立集群式移动话音平台,收入主要来自建网费和通话费,与大客户和大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基本没有关系。
在TD—SCDMA发展受阻的大背景下,中国移动发展增值信息服务的难度和困难很多,特别是在固网与移动网的组网发展上,中国移动基本陷入两难境地。虽然中国移动近几年在大力铺设光纤,但难以成网,难以渗透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已有的市场腹地,在缺少固网宽带支撑的条件下,大容量和高速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很难落地。
因此,当前中国移动的竞争实力主要来自资本实力,业务竞争力相对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
中国联通在北方,特别是山东、河北、河南、内蒙等地,增值业务的跑马圈地已初显效果。
中国联通在经历2008—2009年的整合期后,到2010年后发搏起的势头很猛。中国联通在全业务增值领域最大的瓶颈是资本短缺问题,于是,2010年中国联通采取了局部突破,打优势市场,抢存量市场的战略,在北方地区,在自己固有的优势区域,鼎力强占固网宽带市场,以各种方式阻截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进入。在全面强占北方地区固网宽带市场绝对控制权的同时,针对地方政府、大企业、大社区、大的产业基地开展针对性的“无线城市”、“数字城市”、“数字社区”、“网络社会”、“企业共享平台”、“开放式政府电子政务”、“城市安全与应急系统”等“十二五”规划前期各级政府最关心、最希望开展的信息化项目。中国联通采取集中大资金主打几个市场的策略,在跨行业信息增值业务市场建设中呈现强势发展的势头。但是,在全业务的整体竞争实力上,中国联通内部的体制问题仍是最大的,特别是创新能力不足,基本是用跑马圈地的方式来替代企业创新机制的建设,公司发展的综合能力尚跟不上市场的拓展速度,沉积的问题会在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加大,这将给联通自身带来致命的打击。
尽快消除干扰性因素意义重大
整体看,三家运营商在增值业务领域均没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增值业务和新业务的结构失衡掩盖了强势公司的问题,也包庇了弱势公司的无能。而从我国通信信息产业整体的发展看,三家运营商存在的问题和竞争关系的变动,对中国信息产业的中长期发展仍存在诸多不利影响,如何最快地消除体制性、管制性、行政性、运营牌照干预性的种种因素,对于建立全业务时代正常的公司竞争环境,优化市场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