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0-07-21 |
信息来源:金融时报 |
近几年国内手机支付市场的增速惊人,应用的不断增加,也使得手机支付的使用标准之争变得更加激烈。手机支付产业链条涉及到电信、金融、交通等多个利益方,涉及到手机厂家、智能卡及安全芯片厂商、受理终端厂商、系统集成商、科研院所等各方,要促成合作,首要的前提便是统一支付标准。 13.56M,2.4G,这是国内两大手机支付的通讯频率。13.56M是国内以银联为首的移动支付产业联盟,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非接触支付应用最广泛的频率,支持该频率的卡片发行多达20亿张。2.4G则是中国移动所长期坚持的手机支付频率。 专家认为,这两大频率各有各的优势。由于布放时间很早,因此,国内大多数非接触刷卡频率都是13.56M,有着很好市场基础。据了解,中国的二代身份证和很多城市的公交、城市一卡通使用的都是13.56M频率来实现非接触刷卡。同时,这个频率也是金融机构唯一认可的可进行非接触金融支付的频率。其他微波频段从通讯距离、通信安全性等方面,目前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 今年5月18日,中国银联宣布联合18家商业银行、中国联通(600050,股吧)和中国电信两家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这也成为手机支付等移动金融支付领域第一个“巨无霸”团体。 移动支付产业联盟的目标是要“打通支付、通信、芯片、智能卡、电子等不同行业间的壁垒,共建一个平台”。联盟各方将联合推广基于金融账户、采用ISO有关非接触通信的国际标准(13.56M)的智能卡手机支付业务。 中国银联2009年联合有关方面研发的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开始在上海、山东等七省市试点。新一代银联手机支付业务是以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为支付账户载体,将手机与银行IC卡合二为一。截至2009年底,银联手机支付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户,年交易金额超过170亿元。 今年4月,中国银联与中国联通在湖南展开合作,将手机与银行卡合二为一,既能实现远程支付,也可进行现场支付;既支持小额消费,也支持大额支付。申请开通该项业务时,用户无须更换手机号码,只要通过发卡银行将定制的金融智能卡植入手机即可。目前,用户已可在遍布长沙市的3000余家商户实现“刷机”支付,商户范围涵盖超市、商场、便利店、电影院、医院、药店等多个领域。 但是,中国移动并未完全放弃其长期坚持的2.4G,因为中国移动拥有着5.22亿用户,这是其最大的资本。 但专家认为,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推广有其非常不利的一面。“手机刷卡的推广难点之一,就是系统的兼容性”。有关人士分析认为,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要么让用户大规模更换带有射频系统的手机;要么让公交、地铁、超市等应用端的读头大规模替换。 有专家认为,由于国内各种非接触设备包括POS机等,都是13.56M,因此,如果中国移动想要推广其2.4G频率,那么,工程将是十分浩大且投入将是十分巨大的。此点也得到中国移动有关人士的认同。 专家认为,从产业链各方的支持力度来说,13.56M兼容性强,在多行业应用融合上颇具优势,因为无须对现有终端做大的改动所以被业界普遍看好,有望成为中国统一的手机支付标准。但是,无论是哪种标准,最终还是要市场来决定。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