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网--中国通信行业门户网站 | 中国行业网站集群--通信行业电子商务唯一网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免费注册 商机无限 商务中心 行业展会 立即发布商机
网站首页 公司库 产品库 商机库 行业资讯 展会信息 招聘信息 招商加盟 下载中心 招标信息
关键词:
热门词汇: IP网络电话   语音识别   手机充电器   手机GPS   3G手机   传输设备   交换设备
  行业要闻 | 通信市场 | 通信技术 | 网络学院 | 5G前沿 | 4G前沿 | VoIP | IPTV | WiMAX | 呼叫中心 | IT制造 | IT就业  
  企业专栏 | 企业报道 | 通信标准 | 通信百科 | 分析预测 | 手机评测 | 增值通信 | 政策法规 | 专家观点 | 网商访谈 | 招标信息 | 物联网
网上展览:
综合厂商 | 手机 | IP电话 | 交换机 | 呼叫中心 | 网络 | 终端 | 电源 | 仪器 | 光纤 | 电缆 | 电脑 | 数码 | 软件 | 其他
中国通信网最新加盟企业: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行业资讯 > 通信市场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中国通信网 时间:2010-07-15 信息来源:网络

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前景看好,但发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包括运营商、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的产业链各方处于竞争为主的状态。

但这个局面开始有所改变:4月21日,中国移动与浦发银行正式成立合作关系,借此从近距支付转向远程支付;此前不久,工信部亦表示正在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解决三大运营商及银联移动支付标准不统一、各自为战的难题。

毋庸置疑,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工信部统一技术标准均有利于产业资源整合。不过,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各方竞合也会继续。

移动支付主要有三种模式

从用户手机账单或预付费中直接扣除增值服务费,该模式已经发展得相对成熟。

近距支付,即移动用户使用手机对所消费的商品或服务进行账务支付,通过“刷手机”实现银行卡、公交卡、购物卡等功能。

远程支付,即通过手机发送指令进行支付,类似于“支付宝”的远程网上支付平台。

目前,运营商主推近距支付的“手机钱包”模式,允许用户以预存话费乘坐公交、公共事业缴费、商店购物等;但此前均有与银行系统或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的经历。

2006年,中国移动在湖南设立移动电子商务试点基地,研发基于RFID的支付手段;2009年下半年“手机钱包”业务开始推广,已在北京、上海、广东等12省市开通。2000年,中国移动与几家银行合作,利用手机界面进行金融理财;2003年与中国银联成立合资公司,开发基于短信的移动支付模式,不过均未引起较大市场反响。

2009年,中国联通以上海公交系统为突破口,可刷内置NFC芯片的手机乘公交、地铁和出租车,其移动支付业务将于2010年下半年在全国展开。中国联通于2008、2009年分别与第三方支付企业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合作,进行网上营业厅充值、在联通商城购买手机、3G网卡等业务。中国联通于2009年底与中国银联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0年2月,中国电信与中国银联在上海推出“翼支付手机刷卡”业务,可在南京路上50家指定商户刷手机消费购物,其移动支付业务今年将扩展到18个省市。中国电信于2008年、2009年与第三方支付企业财付通、支付宝和易宝支付达成网上支付合作。

银行系统、第三方支付也已开始在移动支付领域“跑马圈地”。

中国银联的新一代移动支付方案是为手机更换一张IC卡芯片,将银行卡和电子钱包信息存储在该芯片中,在商户终端刷卡支付,绕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通道。

2003年,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等运营商合作开展第一代移动支付,以短信、二维码等方式实现航空订票、电子折扣券等服务,不过流程繁杂、用户体验不佳。2010年3月,中国银联宣布其新一代手机支付业务已进入大规模试点阶段,试点区域扩展至上海、山东、宁波等六省市,2010年底前商户数量预计可达10万家。

银行与电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企业合作,但主推其自身主导的“手机银行”模式。2009年8月,中国银行与中国联通、易宝支付合作,中国银行用户可使用中行网银在中国联通网上营业厅为手机、固话、宽带等充值。

“手机银行”将用户的手机号码和银行卡号绑定,产生的数据流量费用由运营商收取,账户业务费用由银行收取。目前,招商银行、浦发银行等均已推出手机银行业务,工商银行和兴业银行已推出3G手机银行,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手机银行增加了大额转账和投资理财功能

第三方支付企业借助互联网经验,转向移动互联网,进军手机支付市场。支付宝开发出可以支持Symbian、iPhone、Windows mobile三种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支付宝客户端,用户可以向对方支付宝账户付款、确认收货、水电煤缴费等。

多家机构均对中国移动支付市场持乐观估计。工信部数据显示,2009年上半年,中国手机支付用户突破1920万户,实现交易6268.5万笔,支付金额共170亿元;预计手机支付将超过网上支付规模。

易观国际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242.5亿元;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将达到200亿美元。东兴证券预计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未来3-5年中国移动支付的年均增速将超过40%。

电信运营商、银行、银联将由竞争为主转向竞合

运营商龙头中国移动为拓展移动支付业务与浦发银行展开合作。

2010年4月21日,中国移动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其股东已书面批准中国移动全资附属公司广东移动与浦发银行签订股份认购协议。广东移动以人民币398亿元收购浦发银行22亿新股,中国移动将通过广东移动持有浦发银行20%股权,成为浦发银行第二大股东。

运营商与银行联盟打破了之前各自为战的僵持局面,实现双赢。

银行有大额支付结算的特权,运营商有庞大的用户,但由于双方都想掌握移动支付主导权,多年来合作推进艰难。运营商希望以自身为支付平台,用户将资金存入到运营商账号中进行消费,发展“手机钱包”和远程支付模式;但银行视大额支付结算为自己的特权。

中国移动若想大规模发展远程支付、大额支付,必须要获得金融资质。中国移动将手机支付列为今年的KPI(关键性指标) ,且2010年的工作重点将从近距支付转向远程支付,进行转账、大额交易及汇款等业务。但运营商不具有金融牌照,只有小额支付权限,与银行合作可解决这一难题。由于移动支付必须绑定银行账号,此次合作也有利于浦发银行开发新的客户资源。

工信部已经开始酝酿标准制定,解决中国移动支付产业标准不统一的难题。

目前,近距支付主要有四种解决方案:NFC、RFID-SIM、SIM Pass和智能SD卡。NFC要求用户必须使用带NFC功能的手机,RFID-SIM、SIM Pass只需更换SIM卡

中国移动使用RFID-SIM技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使用SIM Pass技术,中国银联使用智能SD卡,标准不统一的背后依然是产业主导权的争夺。中国移动的RFID-SIM技术是其他两家运营商所不具备的,如果实现这种标准,中国移动将成为产业主导者,影响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命运。中国移动的RFID-SIM技术目前主要针对小额支付,而银联的SD卡模式主要针对大额支付;在远程大额交易中,二者需要合作,但在近距小额交易中,则是竞争。

在近距支付中,运营商与银联都受困于技术标准的不统一。目前银行等机构的POS机大都基于13.56MHz技术,与中国移动的RFID-SIM技术不兼容,如果更换这些POS终端将是一笔巨大开支;即使全部更换,也与其他运营商的商户刷卡终端不一致,会出现商户收银柜台上摆放几个POS终端的场景。银联的支付终端虽有基础,但需要用户更换手机,增加用户成本。

2010年4月16日,工信部表示正在开展小额手机支付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工作。三大运营商及银联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走向一致,产业才能形成规模与合力。

结论和建议

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对于发展移动支付具有积极意义,这一点从日本经验中也可得见。

日本政府对于运营商涉足结算支付等金融领域的管制比较宽松,运营商与银行结成战略联盟,合作控制产业链。日本最大的电信运营商NTT DoCoMo于2005年收购三井住友卡34%的股权,2006年注资瑞穗金融集团下的UCcard公司,收购其18%的股权。目前,日本移动支付业务的交易额已占信用卡市场的20-30%,NTT DoCoMo有超过40%的移动用户在使用手机支付功能。

支付业务涉及国家金融安全,虽然各个国家准入门槛不同,但由于运营商不具备金融资质,想要大规模发展,与银行合作是明智之举。

运营商与银行合作、工信部统一技术标准均有利于产业资源整合,但未来,随着新型商业模式的出现,各方竞合也会继续。

三家运营商中最为强势的是中国移动,其原先一方面与银行争夺主导平台地位,一方面与银联发展各自的技术标准;如今,中国移动与浦发展开合作,与银联的标准之争也很可能被工信部调停。相比之下,两外两家运营商与银行、银联在产业主导权争夺中表现得并不强势。

由于各方具有不同的核心资源和独特优势,未来,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新型的合作模式和竞争模式都有可能出现。电信运营商的优势在于庞大的用户资源,银行的优势在于高端客户理财与商务需求,第三方支付企业更熟悉互联网客户的支付需求。各方可能在市场发展中进一步合作,如创新移动支付应用、运营商与银行合资成立公司等。中国移动虽与浦发合作,但与其他银行的关系仍是以竞争为主。

相关资讯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20-01-17)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6)
·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2012-01-12)
发表评论
昵   称:   匿名发表
验证码: 
 
热门资讯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4-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9-16)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15)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5-2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2-01-09)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1-3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5-28)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2-1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1-05-03)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8-07-3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7-20)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10-08-27)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8-12)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10-11)
【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 (2009-07-24)
国之鑫科技 | 泰尔网 | 中华网科技 | 信息产业网 | 通讯世界 | 数字通信世界 | 文传商讯 | 中华英才网 | 电话视频会议 | 凤凰科技 | 呼叫中心 | 新浪科技 | 新传媒网 | 和讯科技 | 中国科技网 | 通信英才网 | 江苏星光发电设备 | 中劳网 | 赛迪网 | MSCBSC移动通信网 | 中国软件网 | 新华网 | 腾讯科技 | 3G通信网 | 千龙网 | 光通信人才招聘网 | 通信人才网 | 中商顾问网
返回首页 | 网站简介 | 企业理念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代理政策 | 联系我们 | 铭万网 | 中国产品推广联盟
南京国之鑫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2008-2016 客户服务热线:025-83752991, 客户服务邮箱:gzx@gzxinfo.com
苏ICP备18005078号-1
本站图片及文字仅供功能演示,本站保留对本演示内容及功能的最终解释权

加入铭万联盟中国行业网站集群独家技术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