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将成为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到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这是23日在上海举行的2010中国国际物联网大会上传出消息。
物联网纳入“十二五”规划
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在会上表示,当前物联网的产业链正在形成,正逐步形成以传感器、RFID、网络设备、嵌入式终端制造等为代表的物联网制造业,以通信网络服务为代表的物联网基础设施服务业和以软件集成、应用开发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服务业等产业。
张峰在会上透露,工信部已将物联网规划纳入到“十二五”专题规划,正在积极研究推进。
据预测,物联网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产业,2020年之前,全球接入物联网的终端将达到500亿个。
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李刚在会上表示,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物联网正在引发新一轮的生活方式变革,已成为一个发展迅速规模巨大的市场。以中国国内RFAD为例,在2009年就达到了85亿人民币,在全球居第三位,仅次于英国和美国。
200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支持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之后,为避免下一个“物联网”与上海擦肩而过,上海市政府也已将物联网纳入高新技术产业范畴,并发布了《上海推进物联网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上海嘉定和浦东新区将建立两大物联网产业化基地。
诸多问题需要克服
市场前景诱人,但发展还需要面临很多问题。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司长张峰表示,物联网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核心技术尚不成熟,标准体系尚在构建,诸多要素如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相关法律政策等都还在探索之中,发展中还有许多难题需要克服。
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胡启恒表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技术路线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索研究,及时制定可行的物联网发展产业政策,实现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突破和制订建立核心的标准体系,已成为影响我国是否能及时抢占信息产业新一轮制高点的关键。
专家表示,中国的物联网发展,不会是齐头并进,最可能先在北京、上海等市场需求较大、通信网络完善、信息化发展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高端制造业实力较为雄厚的地区得到发展,并对其他地区形成示范效应,逐步向其他地区发展。
此外,发展物联网,将会对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政策形成挑战,例如信息采集的合法性问题、公民隐私权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收费模式问题等等,需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