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前国产手机在与国外手机竞争中节节败退的颓势相比,近一年来,国产手机的日子“好过多了”。自2007年第二季度起,国产手机的销售份额开始回升,目前已占整个手机市场的32.6%,虽然只是整个手机市场的1/3,但相比过去几年已经有明显进步。随着3G时代的到来,国产手机将面临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
多重因素制约发展
一直以来,国产手机凭借低价格、低成本的优势,以及时尚的外形设计和丰富的应用功能获得众多消费者的好评。近年来,这一优势继续被国产手机厂商保持,并且随着国产手机渠道的拓展,在县级以下的市场寻找到更多的增长点,如天语、金立、天时达、国虹等厂商都有较好表现。但是,盈利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国产手机的进一步发展,2007年国产手机的销售额只占整个市场份额的27%,平均价格比国外手机低300元。
造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产手机关键技术缺失是主要原因之一。赛迪顾问分析师王剑表示,在国内手机市场上,关键技术、销售和服务网络大部分控制在国外手机厂商手中,本土企业仍然处于劣势,在高端产品和关键设备上难以左右全局,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国外手机厂商坐享利润大头,几十家国产手机厂商只能争抢剩下的市场份额。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中国泰尔实验室主任何挂立表示:“国产手机的质量问题是一个老问题,虽然部分企业已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改善,但是成效并不明显。在国内手机市场,本土品牌昙花一现的比较多,站得住脚的却很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把质量问题当作企业在行业内立足的根本,没有长远的品牌形象规划。从根本上讲,企业要在产品质量方面有所突破,需要提高各方面素质,包括技术、管理素质,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此外,国外手机厂商已形成“高端抢利润,低端占市场”的策略,这种策略严重压制了国产手机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手机模块化生产方式、手机设计公司的出现,手机的生产成本大为降低,手机市场盛行超低价。根据赛迪顾问统计,2007年手机平均价格已经由2006年的1408元降至1134元,降幅达19.5%,主流价格段已由2003年的1001-1500元下移至501-1000元。2007年,低于500元价格段的手机销量比例已超出26%。随着国家大力扶持农村通信市场,移动运营商将农村市场作为重点市场进行开发,国外手机厂商认识到农村市场是一块巨大的蛋糕,开始重视向三四级城市和农村等低端市场渗透。国外手机厂商制定了以“高端抢利润,低端占市场”的策略:在高端市场,携技术和品牌之利,牢牢掌握着高端客户;而在低端市场,又凭借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迅速吸引了一大批低端客户,进一步压缩了国产手机的市场获利空间。
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宋俊德表示:“国外手机厂商在高端市场占有主导地位,现在又开始在低端手机市场发力,对国产手机厂商的冲击非常大。要想化解困境,国产手机厂商下一步应该加大投入,从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入手,尽量缩小与国外品牌的质量差距,提高用户满意度。”
产业环境趋好
虽然国产手机厂商在技术与用户体验上与国外手机厂商有一定差距,且国外品牌改变营销策略抢占原来属于国产手机势力范围的农村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国产手机在国外品牌咄咄逼人的攻势下就毫无还手之力,从近年来我国手机市场的产业发展环境来看,国产手机仍有多重利好。”王剑表示。
2007年10月12日,国务院宣布取消国家特殊规定的移动通信及终端等生产项目核准。这意味着自2004年实施的手机牌照核准制正式取消。手机牌照核准制的取消为国产手机的产业重组提供了重要条件。
王剑认为,手机牌照核准制取消后将产生3个方面的影响:首先将引发国内手机市场新一轮的洗牌与重组,为有技术实力而无生产牌照的企业正式进入手机市场敞开大门;其次,一些依靠出租“手机牌照”的生产模式将宣告结束;第三,作为民用市场的移动通信终端,手机市场全面回归市场化竞争的本质,这将加速国产手机厂商竞争力的提升。
国家出台政策大力扶持农村通信市场,使国产手机厂商获得发展契机,进而加快开拓农村手机市场。目前农村市场手机普及率只有18%,而农村人口有7.5亿。在农村飞速增长的需求刺激下,农村手机市场已被激活,不仅让联想、夏新等“大牌”国产手机厂商进入盈利状态,更让金立、深爱、友立通、侨兴等国产手机“二级梯队”迅速跟进。
此外,随着相关产业链配套能力不断增强,国产手机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机制造基地,经过10多年的发展,从上游关键元器件生产到产品研发设计,从整机制造到国内外市场的销售,从增值内容制作到增值业务的开展,我国手机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全球手机产业的发展重心。
王剑表示,未来5年,我国手机市场的产业和技术环境将进一步成熟,对国产手机厂商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随着手机设计行业的蓬勃发展,国产手机厂商在设计上的竞争力得到较快提高,有利于国产品牌提升产品竞争力;随着多媒体手机和创新功能手机销售规模的快速扩大,LCD液晶模块、摄像头模块、二次电池等关键零配件价格将逐年下降,有利于国产手机厂商降低单位制造成本。
国产手机的3G机会
2008年,中国移动终端用户数继续保持高速增长,TD试商用对国产手机而言将是一个崭新的发展机遇。TD带来的机遇是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
根据三电咨询发布的数据,在中国移动第一批TD-SCDMA终端设备招标中,国内厂商大获全胜。其中新邮通获得2.1万部TD-SCDMA终端订单,市场份额达到35%;联想和海信均获得1.05万部的订单,市场份额均为17.5%;中兴通讯获得0.9万部的订单,市场份额为15%;三星和LG两家国外手机厂商市场份额均为7.5%。
作为我国自主研发的3G标准,国内企业在TD相关技术专利和产品研发等多个方面一直处于领先位置,这一优势随着TD产业的成熟而逐渐体现。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不用再向国外企业缴纳巨额专利费,TD终端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产手机厂商在推动TD产业化过程中得到很多来自政府的扶持政策。这都为国内手机厂商今后在3G市场上获益奠定了基础,并有望借此打破欧美和日韩厂商在2G手机市场的垄断。
TD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表示,随着TD-SCDMA的试商用,预计2008年国内将有1.4亿部的手机需求,其中2000万-5000万部手机将支持TD标准,约占总体的14%-35%。如此大的市场空间,正是国产手机厂商的机遇所在。 作者:戈清平 陆晓辉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