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心服务 联通你我】青春逢盛世,奋斗正当时 |
中国通信网 |
时间:2010-04-26 |
信息来源: 通信信息报 |
4月15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地震发生后,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等企业立即响应,全力投入抗震救灾。“在地震灾害面前,无论是救援、联络还是善后,迅速恢复通信,保障救灾人员通信畅通是抗震救灾的关键环节。”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专家潘天梅告诉记者,她认为,此次电信运营商无论从反应的速度、组织的力度、牵头人的职务、协同共享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为抗震救灾活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未来运营商在抗震救灾中除全力保障通信畅通外,其还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通信是抗震救灾重要环节
记者: 您如何看待通信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潘天梅:通信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设施,在抗震救灾的大背景下,其作用在抗震救灾的不同阶段也发挥不同的作用。
在初期灾害发生阶段,通信的作用是让受灾人员能及时传递平安的信号,让相关管理部门迅速了解灾害的发生情况,让参与救灾的人员准确了解救灾的进展及前方需求,同时还要全力保障通信畅通;在救灾阶段,通信主要协助后方指挥人员快速了解前方救援情况,协调指挥救援现场,让救灾人员及时传达前方的救援情况,向受灾人员传递信心和灾后生活注意事项,同时向关心灾区的人民准备传送前方的实地信息;在救灾的后期,通信则担负起寻亲、加快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恢复业务及服务等作用。可以说,通信在整个抗震救灾过程中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运营商组织反映能力在增强
记者:您如何评价电信运营商的此次表现,对比汶川地震救灾工作,此次电信运营商在救灾工作有哪些进步表现,反应是否更及时,我国通信企业还有哪些需要进步?
潘天梅:汶川地震的经历,让各方都积累了宝贵的救援经验,对电信运营商也是如此。从这次玉树地震发生后各大电信运营商的反应来看,无论从反应的速度、组织的力度、牵头人的职务、协同共享等方面都有很大进步。从时间上,三大运营商在地震发生,中国电信青海公司及中国联通在震后24小时就恢复了灾区对外通信,中国电信更是在震后1小时就派驻救援人员进行紧急抢修,中国移动在震后48小时也恢复了大部分地区的通信;从组织的力度来看,三家运营商均由公司副总及以上级别人员亲自带队,且组织有计划、有步骤;从协同共享上看,三大运营商建立了玉树地震网间应急机制,充分发挥各方网络资源优势,通过共享方式,提供通信支撑。应该说,从这些行动中,我们可以看出,电信运营商在抗震救灾中已经在逐步建立起一种分层分级的应急反应机制和预案管理库,从反应时效到组织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在逐步完善,提高抗震救灾中通信抢修恢复的效率。
但是,与国外运营商救灾的做法相比,我国电信运营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第一,还没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应急通信网络,缺乏类似于日本“中央防灾无线网”一样的备用网络;第二,不同运营商之间网络的共享与互连还没有形成,影响了通信恢复的综合效率;第三,还没有建议起针对类似重大地质灾害事件的特殊业务和服务体系。
完善自我,为抗震救灾做更大贡献
记者:您认为,通信企业在抗震救灾中还应担当哪些责任?
潘天梅:对于通信企业来说,在抗震救灾中除全力保障通信畅通外,其还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近期来看,通信企业的主要在服务,这种服务既包括基本的通信服务也包括特殊情况下的特殊服务,基本服务是要做好用户的快速补卡、及时充值、终端销售等服务,帮助灾区用户迅速恢复与外界的通讯;特殊服务是应对特殊的环境需要,比如提供短期的欠费不停机服务、简化补卡换号手续、手机租借服务、寻亲和平安通告、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等。
远期来看,通信企业需要从业务开发、服务管理、网络资源共建共享及应急通信保障等方面担当责任。
在业务开发方面,通信企业需要针对各种地质灾害特点,建立灾难信息预警系统。充分利用短信、电邮等手段为用户提供抗灾服务,使用户能及时获得救灾及自救的知识,大力开发视频监控、视频会议、远程医疗等系统,搭建话务费预警监控引导平台和资源分配管理平台。
在服务管理方面,要建立一套针对地震等地质灾害的绿色服务管理通道,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手段、人员构成等,提升应急服务的反应效率。
在网络资源共建共享方面,一是要提供三大运营商的共建共享受比例,二是要积极建立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防灾通信网,建立网络的备份通道和信息的备份系统;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通信基础设施维护和通信技术创新工作。
在应急通信保障方面,要建立一套完备成熟的协同式的应急通信管理预案,包括灾难通信指挥机构、分层分级的应急预案、资源配置及人员配置方案等。 |
|
|
|
|
热门资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