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间,烽火通信从一个注册资本3.3个亿,营业收入不足6个亿的小公司,发展扩大了十余倍,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居行业前列,已成为我国光通信行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开创了“国家队”高科技企业持续稳健成长的奇迹。
脱胎换骨转机制
烽火通信的母体武汉邮科院自1974年成立以来,曾在我国民族通信产业史上创造了一项又一项“国内首次”:中国第一根光纤、第一个实用化的光通信工程、第一端8Mb/s~565Mb/sPDH全系列产品、第一端155Mb/s~2.5Gb/s的SDH全系列产品都是在这里诞生。2000年,武汉邮科院向国际电联提交的第一个IP通信标准被批准,这是中国百年电信史上的首次;随后,又相继有两项IP技术提案被批准为国际电联标准。
作为中国光通信技术的发源地,武汉邮科院承担了国家从“六五”到“九五”期间,“国家五年攻关计划”以及国家“863”攻关计划中绝大多数与光通信相关的重要课题,共取得450多项重大科研成果,使研究领域覆盖了整个光纤通信领域的全部三大核心技术:光纤光缆、光通信设备、光电子器件,成为光通信领域的“全能冠军”。可以说,中国光通信的每一点进步无不深深地烙上武汉邮科院的印记。
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武汉邮科院决心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开始进行企业化转制,全力打造出一个高新技术产业。1999年12月25日,承载着做强做大光通信产业的梦想和希望,烽火通信开始扬帆起航了。
公司成立之初,烽火通信便积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进行公司化改造,大刀阔斧地摈除科研事业单位的弊病,向高科技企业转型。首先,整合市场资源,大力建设国内外的新型市场营销和服务体系;第二是按照“矩阵式”管理模式,重新组建了以产品为龙头的各大产品部,以灵活应对市场变化;第三,进行以“定岗、定编、定员”的三定以及分配制度的改革。经过各项改革之后,烽火通信开始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铁饭碗”、“大锅饭”被打破,竞争上岗成了普遍现象,薪酬开始向关键岗位倾斜,内部管理更加规范,销售业绩直线攀升,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随着公司的迅速发展,烽火通信在2001年7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此次上市共募集资金16.3个亿,全部投入通信系统传输设备、用户接入设备、光纤光缆三大领域中的20多个项目,全面提升公司的科研和产业能力。可以说,组建公司使烽火通信逐渐转变了经营机制,建立了以市场为龙头的企业运营机制。而成功上市则使烽火通信与资本市场握手,解决了产业化过程中的资本制约问题。
凤凰涅再展翅
然而,进入2002年以来,市场风云突变,我国电信行业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而急速进入冬天,运营商网络投资大幅度减少,价格战愈演愈烈,众多知名通信制造公司纷纷倒闭,一时间风声鹤唳,悲风四起。面对急剧恶化的行业环境,刚刚诞生三年多的烽火通信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是跌入低谷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恶性价格战此起彼伏,双重压力让烽火一度放缓了前进的步伐。
如何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迅速站稳脚跟,打开局面呢?这不仅是时代摆在烽火通信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更是对烽火人勇气和胆识的考验。经过周密思考,烽火通信确立了“内抓管理苦练内功,外拓业务增强抗风险能力”的发展方针,并且对公司的核心业务流程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提高公司的基础管理水平,增强对市场的支撑能力。
首先是在人力资源环节:烽火通信从2002年起开始引入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加大对利润指标的考核力度,不断增强各级经理人和员工的市场危机意识,真正将个人贡献与个人所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激发了员工的斗志。
在研发环节:烽火通信始终以客户为导向,不断优化研发管理流程,对研发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将原传输产品部、软件产品部、系统设备制造部的机电中心以及中试中心等部门合并,组建了新光网络产品部,以增强研发团队整体作战实力。随后,烽火又根据市场需求组建IPD团队,实施FPD研发管理模式,使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形成有机的项目团队,大大提高了研发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在市场环节:烽火通信积极整合市场体系资源,组建了纵向产品行销线、网络行销线和横向区域线的立体营销网络体系,并在北京设立市场总部,适应了运营商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2008年,原有市场体系进一步发展成为网络线、区域线、客服线和行销线四位一体的营销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市场总部的平台营销能力。
犹如凤凰涅,烽火通信通过这一系列变革之举,不仅初步建立起面向客户的核心业务流程,有效增强了对市场的支撑,而且也使烽火在严冬中逆风飞扬,成为电信大萧条时期少数保持增长的设备制造商之一,牢牢地巩固了国内设备供应商第一集团军的位置。
顺势转型天地宽
进入2005年,我国电信业再一次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为改变业务增长乏力、“增量不增收”和ARPU值持续下滑的局面,各大运营商纷纷开始上演转型“大戏”,努力向综合信息服务商的目标转变。转型,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给产业链上的上下游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面对电信行业的这一深刻变化,烽火通信积极把握电信业的发展趋势,坚持以客户为导向,全方位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立足于光纤通信、IP和宽带接入相关技术领域,面向下一代网络和业务,从传统设备供应商转变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信息网络解决方案、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为电信运营业的转型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新的发展战略指引下,烽火通信积极拓宽领域,开发新的业务增长点,不断向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宽带数据、国际市场、软件等领域发展,努力为运营商的战略转型提供一揽子信息化解决方案。
目前,烽火通信通过收购、控股、参股、成立子公司等方式,相继进入信息网络安全、计费软件、集成业务、宽带数据、国际市场等领域。通过多年来的积极运作,这些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信息网络产品如一匹黑马快速逸出,市场份额占据市场70%以上,年创造利润数千万元;烽火信息集成公司已成为湖北省唯一同时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集成一级资质和交通机电集成项目一级资质的企业,在轨道交通领域显示出了强大的综合实力,年销售规模超过1亿元;宽带数据产品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年销售规模已达到2亿元;国际市场布局初步形成,主流光网络设备、光纤光缆、EPON产品全面出口,海外市场销售额逐年提高。
这些新业务的迅速成长令人振奋、令人欣喜,然而对于烽火通信而言,它们只是转型的一个局部战场,转型的主战场依然是围绕主业光通信来展开的。目前,烽火通信已成功推出80×40GDWDM、40G、OTN、PTN等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设备。其中80×40GDWDM已在上海——杭州成功商用,40G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OTN、PTN成功通过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的权威测试验证,并且已实现了良好的市场布局;与此同时,烽火还凭借高速远距离智能光网络设备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2008年新一代宽带及网络通信产业化专项,充分体现了烽火强大的技术实力。在接入网方面,烽火通信已成功推出了支持GE、EPON、GPON的新一代XPON系统平台,代表了业界的最新发展水平。
在光纤光缆领域,烽火通信通过收购南京华新光通信技术公司、西安北方光通信技术公司、浙江飞虹光缆厂,与全球光纤产业巨头——日本藤仓合作成立烽火藤仓光纤公司和光棒公司,购建起完整的光棒、光纤、光缆成龙配套的产业体系,使光缆产业的成本优势、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得到体现,整体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光纤光缆产能双双达到1000万芯公里的规模,技术水平和整体产能不仅在国内双双位居行业前列,也已成为在全球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领先企业。
通过积极稳健的企业转型和业务拓展,烽火通信的产品格局焕然一新,不仅在光网络、光纤光缆、宽带接入等传统领域实现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布局了面向未来的业务增长点,而且还积极向信息安全、系统集成、国际市场、计费软件、数据产品等领域发展,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产品新格局,适应了转型的需求。
十年发展之路,光辉而不平凡。在这期间,烽火通信经历市场风雨洗礼在前进的征途上变得更加坚强和睿智,发展的步伐也更加稳健而务实。但是烽火通信绝不会仅仅满足于这些成绩,因为对于一个要做“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长寿型企业来说,这一切只是个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