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把地球“变平”之后,由物联网掀起的又一次信息化产业浪潮正在扑面而来。专家们表示,刚刚登临世界舞台的物联网正在社会、经济方面展现巨大潜力,中国应抓住此次物联网崛起的良机,尽早进行产业布局,让物联网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起飞的新引擎。
物联网来了
12月1日,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筹备工作组在京召开会议,计划明年初正式成立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这意味着我国在物联网产业方面的推进正在加快。
如果留意一下我们身边的报道,不难发现,关于物联网的信息越来越多。物联网也被称为传感网,它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将物与物连接起来,实现智能识别和管理。有资料表明,物联网的概念1999年首次提出,随着近年来传感器、软件、网络等关键技术的迅猛发展,物联网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应用领域广泛拓展,正在带来信息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有资料显示,自2008年以来,全球许多重要的发达国家都提出了与物联网相关的信息化战略,希望借助物联网推动经济增长。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内,物联网不仅将渗透到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智能家居等广泛领域,还将极大推动经济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影响深远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组长刘海涛认为,传感网将成为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的标志,并引发国际信息产业重新洗牌的机遇。
刘海涛认为,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国家主要经济支柱之一,由于其连接的是虚拟信息空间,因此只关系到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互联。而传感网因其更大的产业空间将会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由于其连接的是现实物理世界,其规模将会比互联网更大。
面对物联网在全球崛起的态势,我国从政府到行业都给予了极大重视。我国制定的《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2006-2020年)》已将传感网列入重点研究领域。在实践方面,我国已进行了实质性探索,目前,中国电信[3.53 1.73%]物联网应用和推广中心、中国电信物联网技术重点实验室已在无锡成立,这标志着我国首批“物联网城市”已经启动。
而此次计划成立的传感(物联)网技术产业联盟,将进一步把多方力量联合起来。据了解,该联盟将为物联网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实现标准制定、技术快速进步和产业跨越发展的整体突破,形成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链集群。
加强物联网的中国话语权
有专家指出,物联网产业目前还处在起步阶段,谁抢占了先机,谁就能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拥有主导权和话语权。
同时专家指出,标准作为技术的高端,对我国传感网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国应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相关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多年来,中国在诸多传统产业方面,由于缺乏标准方面的发言权,很多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
今年9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宣布中国传感网标准工作组正式成立。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0.34 -1.45%]表示,传感网标准工作组将聚集国内传感网主要技术力量,制定国家标准,积极参与国际标准提案工作,促进国内外传感网业界同行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标准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提升中国在传感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有专家认为,虽然在传感网的技术层面,我国可与国外齐头并进,但在传感网的产业化能力和产业发展的配套环境上我们与国外还存在差距。目前,国内从事传感网工作的人不少,但整个产业的整合能力不强,没有统一完整的规划。此外,有关信息显示,目前我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传感器80%以上还需进口,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的规模。因此,中国物联网下一步要获得大发展,必须在解决这些瓶颈问题上实现突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