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中国的象征,全国移动网的开通在埃塞人民心中的地位就如同长城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地位一样,你们做了一份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早前,埃塞总理便如此热情洋溢地评价中国企业为该国国家通讯网络建设付出的努力。这样毫无保留的赞扬,哪怕是在如今金融危机尚未消退的阴霾下,也是显得如此灿烂明媚。
中国资金,正在成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创造多赢格局、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
资本输出多元化势在必行
拥有60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资产、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庞大资本规模,不可否认,中国正在由资本输入国转变全球经济版图上日渐崛起的资本输出国,在全球金融力量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商务部研究院跨国经营研究部主任、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认为:“金融危机对2008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产生了双重影响,出现对外投资者多元化、对外投资行业和国家多领域宽地域等新亮点。随着经济趋暖,中国将从产品生产者向资本输出者转变。”
由于中国与其它发展着国家、特别是非洲国家此前很多是单纯的资源合作、加工贸易、和政府对政府的援建,政治上容易引起争议,合作纵深和可持续性上面临挑战。
中国企业探索“走出去”新模式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不久前在2009国际投资论坛上强调:“积极支持、引导有条件的中国企业‘走出去’。不断拓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新领域、新途径,鼓励这些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事实上,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或正在成为中国资金走向世界的探路者。
同以这样以企业为通道进行的资本运作模式不同的是,在高科技行业,中国企业正在探索另一种“资金+技术”的共振模式。其中,由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承建的埃塞国家电信网络建设项目,是这个思路下的一个典型案例。
2006年11月,在中非论坛北京峰会上,埃塞电信代表团采取买方信贷的方式与中兴通讯签署的为期三年的国家电信网建设框架协议,并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提供15亿美元信贷资金支持。该项目分三个阶段执行,根据协议约定由埃塞电信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和盈利情况分阶段还贷款。
三年来,埃塞通讯水平突飞猛进,目前已处于非洲领先地位。据埃塞电信公司最近公布的数字,埃塞俄比亚的移动用户数从07年9月的约120万,激增到2009年9月的430万。09年末,该国CDMA总容量240万线,覆盖国土面积大约90%,为占该国六成的农村用户提供移动通信服务。光缆建设也已覆盖里程约6000多公里,属非洲诸国前列。
项目的成功实施获得了包括两国政府、埃塞电信、埃塞人民和融资方的好评。埃塞俄比亚总理梅莱斯评价该项目是“不可复制的奇迹”。吴邦国委员长在去年访问埃塞期间,称赞该项目是中国在非洲的样板项目。今年4月举行的伦敦金融峰会上,项目的进展再次成为两国领导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资金+技术”背后闪耀多赢智慧
要有效改变中国目前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以及产业升级的大问题,必须依赖资本输出。而要想做到资本的长期、平滑输出,前提条件之一,是让有实力的上市企业、民营企业自行主导走出国门,加快海外市场资产并购的步伐。
学者认为,类似的中国技术加中国资金“走出去”模式,所创造出的多赢格局在各个方面均有积极意义。
最基本来看,“资金+技术”的“走出去”模式可使非洲等发展中国家人民迅速共享中国科学发展的技术积累,并尽早生成“造血”能力。近年来,“中国技术”的概念正在替代“中国制造”成为投资目的地国追捧的对象,便是一个很好的旁证。
此外,“资金+技术”的“走出去”可让盈余的外汇走出去,实现外汇储备的多元化投资,并能将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相结合。
与“资金换资源”和中低端加工贸易为主的模式相比,“资金加技术”的模式,更加充分展示了和平崛起的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在能源和矿产领域外的全面合作的姿态,和使各方受益的政治智慧。 |